高中古诗词读写教学探微

高中古诗词读写教学探微

ID:31223879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高中古诗词读写教学探微_第1页
高中古诗词读写教学探微_第2页
高中古诗词读写教学探微_第3页
高中古诗词读写教学探微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古诗词读写教学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古诗词读写教学探微  【摘要】古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本文认为可以通过欣赏诗歌的音乐美,让学生自主诵读,发挥其鉴赏主动性;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让学生开拓想象,捕捉形象进行练笔;品味诗歌的语言美,让学生背诵积累,增添其文化底蕴。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读写结合;音乐美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古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古典诗歌离我们年代较远,高中学生很难把握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语言魅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诗词教学时,巩固发展学生对古诗词阅读的兴趣,如果在

2、加强诵读、增强感悟体验的诗词教学中,巧妙、合理地安排练笔内容和读写结合环节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读出诗歌的音乐美,让学生发挥其鉴赏主动性  古典诗歌是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它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声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谐的节奏。正是因为诗的语言凝练精辟,具有悦耳的音乐美,因此诵读就成了我们破解古诗词的首要任务。  古诗词讲究押韵,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4押韵的字分别为

3、:秋、流、舟、留,使全诗的语言形成一种和谐美,产生前后呼应的回环美,读来琅琅上口,耳目一新。  另外,古诗词还富有节奏和停顿,这节奏和停顿一般有章可循。我们以七言诗为例来说明。七言诗一般是三顿,即“―――/―――/―――――”如“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十四个字,言有尽而意无穷,读来抑扬顿挫,不仅体会了作者的感情,更感受到了节奏变化之美。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或听读、或范读、或领读、或齐读。初步朗读,读准诗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  

4、二、读出诗歌的意境美,让学生捕捉形象进行练笔  古典诗歌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感性形象。它需要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王国维《人间词话》:“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说的也便是诗的“意境”。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除了物还有蕴含其中的情感。因此,阅读古诗词必须引导学生根据诗中所提供的信息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去。  传统的诗词教学中,虽然也注重对诗歌形象的诠释,但往往是简单的解释,生硬地解释句意,对于这些形象所营造的诗境根本无法感受。学习《登高》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练笔的:

5、师:这首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边读边想,把这些景物在自己的脑里展现出来。学生朗读、品悟。师:谁来说说在你脑海里仿佛看到的什么?生:我仿佛看到了急飞的鸟儿,落叶纷纷的树木,浩瀚的长江……生: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身着长衫、面色凝重的老翁在江边徘徊……4师:我知道在你们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有一幅特别的图画。就请你为这幅别人看不见的图画配上解说词吧!学生写话。针对《游子吟》中的细节描写:“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展开想象,练习说写。这样的教学过程,由“纳”到“吐”,达到了激活形象、入情入境和内化语言的目的。  三、读出诗歌的语

6、言美,让学生背诵积累,化诗为文  古典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它凝练精辟、生动形象,往往一字千钧、震人心灵,留给读者许多想象的空间,鉴赏诗歌的语言,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的“咽”和“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红”“绿”等精妙含蓄的词语永远值得学生去揣摩、体味。  而更多诗句则以其丰厚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启迪后人、流传千古。如:激励人们乐观开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寓意顽强拼搏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还有表达英雄气概的“生当

7、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等许多陶冶文化情操的诗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食粮。又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喜欲狂”耐人回味,我就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诗人“喜欲狂”的神态、语言、动作进行描绘。这样抓住诗词之“眼”,练习写话,不仅更加纵深地挖掘了诗歌内涵,还在运用中巩固了语言积累,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有些诗歌中虽然没有明显的诗眼,但往往也存在值得挖掘的字眼、句子。如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4,从读中,学生了解到作者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作者生前来

8、不及看到北定中原,但对最后的胜利怀着不可动摇的信念,坚信总有一天能收复失地,实现祖国的统一。“家祭勿忘告乃翁”,他会对他的儿子说些什么呢?想象当时的对话情景写下来,通过这写话训练,学生更能了解到诗人不忘中原光复的强烈愿望,更深一层地让学生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读写结合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个性言语表达能力,还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体验,积累了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