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酸性水田土壤介质中镉铅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

弱酸性水田土壤介质中镉铅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

ID:31225647

大小:11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7

弱酸性水田土壤介质中镉铅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_第1页
弱酸性水田土壤介质中镉铅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_第2页
弱酸性水田土壤介质中镉铅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_第3页
弱酸性水田土壤介质中镉铅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_第4页
弱酸性水田土壤介质中镉铅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弱酸性水田土壤介质中镉铅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弱酸性水田土壤介质中镉铅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  [摘要]以吸附动力学实验、吸附热力学实验、解吸实验研究土壤对重金属吸附、解吸规律的研究。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修正的Elovich模型能较好地描述Cd、Pb在水田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热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重金属在溶液中的吸附解吸存在着一个平衡点,溶液浓度小于平衡点时,通常表现为解吸,相反表现为吸附,平衡点浓度的大小受土壤性质等因素制约。  [关键词]土壤镉铅吸附解吸  [中图分类号]X8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14-0142-048  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益突显,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

2、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在水环境中相当部分重金属都结合在颗粒态上,土壤通过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将重金属蓄积于土壤中,对水质来说是一个净化过程,而土壤本身成为潜在污染源。重金属离子在土壤上的吸附-解吸反应等是重金属物理-化学迁移的主要形式,也是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迁移的最重要形式。这种迁移的结果,决定了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存在形态、富集状况和潜在危害程度。通过土壤对重金属吸附、解吸规律的研究,了解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物理化学行为,不仅有助于阐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移动及其植物有效性,而且可为制定土壤重金属的环境容量,防治重金属污染的控制措施等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择了污染较为严重的两种重

3、金属Cd和Pb,并选择受铅锌矿废水影响最大的土壤类型-水田,且水田中受污染严重的剖面弱酸性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对Cd和Pb在弱酸性介质中的吸附释放特征进行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土壤  选择广西某废弃铅锌矿受废水影响最大的水田剖面弱酸性土壤A层(0~20cm)和I层(160~180cm)土壤进行研究。供试土壤的理化性质如表1所示。  表1供试土壤理化性质单位:mg/kg(pH、OM、CEC除外)  ■  (二)实验试剂  1.配制0.0lmol?L-1的NaNO3溶液。  2.配制以0.01mol?L-1的NaNO3溶液为背景溶液的Cd(NO3)2溶液。  3

4、.将配好的Cd、Pb系列溶液的pH值调至5.5。  (三)实验方法  1.吸附动力学实验  (1)在9个150mL干净的塑料瓶中分别称取土壤2.50g,并分别加入50mL含Cd(1mg?L-1)的溶液。  (2)置于恒温振荡器上,在T=(25±1)℃温度条件下分别振荡吸附5min、10min、30min、1h、3h、5h、12h、24h、48h,振荡速度为120r?min-1。  (3)以4200r?min-1的转速离心5min,取上清液,测定Cd的含量。8  (4)用含Pb(10mg?L-1)溶液替换含Cd(1mg?L-1)溶液,重复上述实验。测定上清液中Pb的含量。  2.吸附热力

5、学实验  (1)在9个150mL干净的塑料瓶中分别称取土壤2.50g,并分别加入50mL不同浓度的含Cd溶液。  (2)置于恒温振荡器上,在T=(25±1)℃温度条件下分别振荡吸附24h,振荡速度为120r?min-1,然后静止1h。  (3)以4200r?min-1的转速离心15min,取上层清液,测定上清液中Cd的含量。  (4)将溶液换成含Pb溶液重复上述实验。测定上清液中Pb的含量。  (四)解吸实验  1.称取土壤0.010、0.050、0.10、0.30、0.50、1.0、5.0、10.0、20.0g于9个150mL干净的塑料瓶中,分别加入0.0lmol?L-1的NaNO3

6、溶液50mL。  2.置于恒温振荡器上,在T=(25±1)℃温度条件下分别振荡吸附24h,振荡速度为120r?min-1,然后静止1h。  3.以4200r?min-1的转速离心15min,测定上清液中Cd及Pb的含量。  二、结果与讨论  (一)镉铅的吸附动力学特征  图1与图2是Cd与Pb在水田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曲线。  ■  图1Cd在水田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曲线8  ■  图2Pb在水田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曲线  从图1及图2可知,Cd、Pb在土壤中的吸附迅速,Cd在实验开始的1h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而Pb在实验开始的3h内也基本达到吸附平衡,12h后土壤对Cd、Pb的吸附量变化不

7、大。Cd、Pb在土壤中的吸附均出现了快吸附与慢吸附这两个过程,这与前人的研究成果类似。究其原因,Cd、Pb的吸附受到土壤表面吸附位点数量的限制所致。吸附反应初期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位点数目较多,吸附反应速率较快,而随着时间的延长,土壤中的可吸附点位逐渐被重金属占据,空余吸附点位越来越小,吸附速率逐渐降低,直至吸附饱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实验土壤中原本就含有较大量的Cd、Pb、Zn、Cu等重金属元素,多种重金属共存时,重金属之间吸附解吸是相互联系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