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探析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ID:31228676

大小:10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探析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_第1页
探析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_第2页
探析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_第3页
探析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_第4页
探析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析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析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90-01  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问得好即教得好”。笔者赞同这个观点,并认为,课堂教学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的提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集中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表达能力、反馈教学信息等教育功能。因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手段之一。  一、有效提问的要求  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达到“看似信手拈来,实是苦心经营”的境界。因此我认为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把握好

2、以下几个关系:  1.把握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  课堂提问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问题要有质量,有针对性,能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更深层的思考和把握,让人回味无穷;而不是与所学内容毫不相干,不能引起思维共鸣,只是想填补课堂时间。  2.把握好“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课堂提问注重提问的层次,由“表”及“里”,把学生引入思维的深处。古代学者唐彪说:“层层驳问,如剥物相似,去层皮,方见肉,去层骨,方见髓,书理始能透彻……”说明提出的问题应该前后关联,层层深入。所以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梯度,要建立解决问题的“台阶”5,帮助学生拾阶而上。  3.把握好“重点”与“辅助”的关系  每堂

3、课需有一个最核心的问题统领,在课堂上起到“画龙点睛”、“百毛皆顺”的作用。因此提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目标,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切记“主”、“次”不分。  4.把握好“文本”与“人本”的关系  课堂提问在关注文本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情的变化随时调整,以保证最大的有效度。  教是为了学生的需要,我们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知识需求设计和不断改变教学计划,以便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有效提问的时机  有效提问要把握重点,找准时机,明确目的,有的放矢。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如能以敏锐的目光及时捕捉时机

4、进行提问,这样学生就会在思维动态过程中感悟与体验,在思维的碰撞中创新,在思维的展示中启迪,这样的提问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就成了漫无目的地“满堂问”。  1.在新旧知识衔接处提问  新旧知识衔接处一般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学习内容的迁移点。教育心理学对“迁移”做了如下定义:“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5形成知识的广泛迁移能力可以避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贯通理解和转换,有利于认识事件的本质和规律,构建知识结构网络,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通过对问题分解,引导学生思维由旧有知识回顾逐步地、渐进地转移到对新知识的理解。这样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5、,提高思维水平,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2.在关键点处提问  就是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尤其是知识衔接的关节点和最能揭示本质规律的地方提出问题。通过教师巧妙的提问,学生思考,教师点拨,师生共同讨论来突破。学生不仅可以学得轻松,而且印象深刻,富有情趣。  3.在模糊点处提问  所谓的模糊点,就是似懂非懂,似明非明的地方。在模糊点处如果不用提问的方式,而是由教师平铺直叙讲解,则学生缺少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效果显然就差多了。通过这样的设问,学生澄清了片面的、模糊的认识,形成清晰的表象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识别能力,有利于信息的正确编码,为下一次信息的准确提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在

6、趣味点处提问  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强、好玩、自尊心强。设计提问时要充分顾及这些特点,以引起他们的兴趣。提高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要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促进课堂的“互动生成”。通过简单的问题就可以把学生带入到幻想的世界,发挥其思维的积极性,同时也唤起了深入学习的好奇心。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实现“由地理走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价值,成为学习过程主体。  5.在矛盾点处提问5  在新课程理念中,学生是各教学环节的主要承担者和参与者,学生求知欲望的高低,参与程度的深浅,探究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最能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和探究意识的是学

7、生新知与旧知的矛盾处。  6.在解题规律处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发现、理解和掌握规律,在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归纳概括规律时精心设计提问。  三、有效提问的实施  1.将问题交代清楚,增加所提问题的清晰度  提问首先要让学生听清楚,老师在问什么,其次要注入感情,一边提出问题,一边辅以动作,并以适当的语调激发学生注意。这样不仅会提高问题本身的感知强度,而且能激发学生回答的欲望。  2.留给学生合适的思考时间  提问后留有合适的思考时间,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