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酒是一对冤家?

茶与酒是一对冤家?

ID:31270834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茶与酒是一对冤家?_第1页
茶与酒是一对冤家?_第2页
茶与酒是一对冤家?_第3页
茶与酒是一对冤家?_第4页
资源描述:

《茶与酒是一对冤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茶与酒是一对冤家?  “浓茶解酒”是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不过,许多专家又说,浓茶不仅不能解酒,反而伤身。茶与酒,到底是怎样的一对冤家?  通常说的“解酒”,一般是指减轻喝酒过多的反应,比如头痛、呕吐、动作失调、反应缓慢等等。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反应,必须要“解酒物”被迅速吸收并且发挥作用才能显示出来。  酒精进入人体之后,会被转化为乙醛,然后转化为乙酸,最后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以及转化为脂肪。如果喝下的酒精不多,这个处理流程运行良好,人体就不会有太大的反应。反之,短时间内喝入大量酒精,超过了这一流水线的处理能力,就会有一些中间产物累积下来。多数人是乙醛转化为乙酸的那一步“

2、窝工”了,导致体内乙醛含量升高。人体对乙醛比酒精还要敏感,于是就面红耳赤、头晕目眩,手脚也不听自己使唤了。  要“解酒”,就需要加强这条流水线的运行。茶水中有不下几十上百种的物质,最重要的是咖啡因和茶多酚等抗氧化剂。然而,这些成分对这条“酒精代谢流水线”的运行无能为力。实际上,不仅是茶水不行,迄今为止科学家们也没有发现吃什么东西能够促进这条流水线的运行。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喝茶对喝酒没有影响。我们知道,酒精的作用是让人晕眩、虚弱、运动能力失调,而咖啡因却可以刺激人兴奋和清醒。茶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因,是不是可以“对抗”4醉酒反应呢?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少,其中就有这么一项研究

3、:喝下同样的酒之后,同时喝运动饮料的人在头痛、虚弱、口干以及运动能力失调这些“醉酒征兆”方面都要明显低于单纯喝酒的人。运动饮料中含有咖啡因,运动饮料的这种“对抗作用”被归结于咖啡因的功劳。不过,人们会根据这些主观感觉来确定自己有没有“喝多”,这种“对抗作用”干扰了人体对体内酒精量的判断,从而不知不觉喝得更多。因为有统计数据支持这一结论,所以美国甚至禁止了在酒精饮料中添加咖啡因的运动饮料。  那一项研究中还检测了试验志愿者的运动灵敏性,结果是虽然咖啡因使得喝了同样多酒的人感觉“好一些”,但是却没有帮助恢复运动灵敏性。一杯常规的茶比一杯咖啡中所含的咖啡因要少,但茶水的咖啡

4、因含量跟茶叶本身、茶叶量、水温和冲泡时间密切相关。一杯“浓茶”,其中的咖啡因含量也就不容小觑。  显然,酒后的反应跟喝酒的量和人的体质有关,茶(或者咖啡因)的作用也跟量和体质有关。不同的试验,就有可能得到不一致的结果。比如,不止一项研究让志愿者喝下不同量的酒,然后比较吃与不吃咖啡因的情况下模拟驾驶的能力。结果发现,哪怕是少量饮酒,刹车反应时间都会大大延长。而吃了咖啡因之后刹车反应时间比不吃的明显缩短,但是即使吃到400毫克咖啡因(相当于三四杯咖啡),也还是比不喝酒时的刹车时间明显要长。所以,为了安全,“喝酒不开车”是最明智的选择。  咖啡因在体内的代谢会受到酒精的影响

5、,因此咖啡因在体内会积累得更多。喝同样的咖啡,人体可能处于更兴奋的状态。如果喝完酒希望尽快睡着,喝茶就帮倒忙了。4  茶中不仅有咖啡因,更有大量的抗氧化剂。这些成分对喝酒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当酒精代谢不畅,体内乙醛含量增加,在其他酶的作用下产生大量超氧阴离子。超氧阴离子会引发一连串的氧化反应,最终损害细胞膜、蛋白质和DNA。而抗氧化剂的作用,是制止这种过氧化反应的进行,因而起到保护细胞活力的作用。  这种损害与保护都不是立竿见影,而是长期作用的结果,因此对“解酒”也没有明显的作用。不过对于长期喝酒的人,这种保护作用可能就有相当的价值。2004年,波兰科学家在《食品与化

6、学毒理学》上发表了一项试验:把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每天向胃里灌注生理盐水;茶水组每天自由地喝茶,同时灌注生理盐水;酒精组每天往胃里灌酒精,而且逐渐加大灌注量;茶水加酒精组每天自由喝茶,并且灌注与第三组同样量的酒精。4周之后,牺牲了这些可怜的老鼠,分析它们的肝脏、血液和脑中的很多项与氧化和抗氧化有关的指标。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茶水和酒精都会改变多项指标,而且酒精和茶水改变的方向上往往相反。最关键的结果是,茶水加酒精的那一组,各项指标则更加接近对照组,在肝脏和血液中这种效应比脑中更加明显。  基于“酒精增加体内氧化压力”的理论,波兰科学家对这项研究的解读是:酒精增加了

7、体内的氧自由基,而茶中的抗氧化剂则有助于清除,从而使身体更接近不喝酒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这项研究只是说“如果不得不经常喝酒,那么经常喝茶可能有助于减少酒精对身体的氧化损伤”。但是,这毕竟只是一项动物试验,在人体中是否如此?要喝多少茶才能起到类似保护作用?都还未然可知。而且,“减少”也不是“消除”。4  要健康,最好的选择还是不喝酒。  编辑/梁宇清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