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论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ID:31278773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论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_第1页
论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_第2页
论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_第3页
论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开启学生创新之门的钥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质疑,使学生善于质疑,敢于质疑,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怀疑心;质疑;释疑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宽松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每位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后,都

2、安排了质疑这一环节,而很少有学生能提出问题,这一环节只不过是走过场。学生之所以不敢质疑,主要有两种心理。一是自卑心理,二是紧张心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关键是消除这两种心理,严禁从语言上或者行动上挫伤其积极性。4  首先,要创造爱的氛围,把教学过程作为能向学生倾注爱的主要渠道。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以权威者、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而要通过自己的言语、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感到老师是可亲可爱的。其次,必须创设一种平等、民主的环境,让学生与教师平等相处,一起探索,一起研究。最后,要尊重学生人格,当学生在提出

3、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之处时,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  励,赞扬敢提问的勇气,然后再给予点拨和启迪。总之,教师只要积极创设和谐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勇敢地提出各种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和勇气。  二、培养学生怀疑心,使学生有创见  创见来源于怀疑。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忌讳的是因循守旧,要崇尚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敢于怀疑、反驳、否定别人的理论,这样往往导致新问题的发现与突破。如,在教学“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这个分数大小不变”时,一个

4、学生站起来反驳:“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这个分数的大小也不变。”并列举出5+3/5+3=1,5-3/5-3=1的例子。这个问题是我始料不及的,我当即表扬了这位敢于否定现有结论并有创新的同学。正是这种鼓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给质疑方法,使问题有价值  古人说:“学则需疑,疑则有问。”疑问是发现之母。但许多学生不知该从何处下手提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点拨诱导,教给学生方法。实现从“扶”到“放”的飞跃,逐渐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较高的质量。  1.教给方法,明确质疑方向4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5、中,教师要做好示范提问,教给学生质疑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为今后学生正确迁移独立质疑做好铺垫。当学生明确质疑方向后,知识内在结构体系又为学生的正确迁移奠定了基础,这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提问的尝试。刚开始时,学生的提问不可能马上提到点子上,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要引导学生看书上例题中的提问,共同质疑。但是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有的学生比较善于提问,有的学生不善于提问,教师可采用小组讨论提问,然后再全班汇总交流的方式进行,这样相互带动,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把握重点,提高质疑水平  当学生明确了质疑方向,通过正迁

6、移,已具备了一定的质疑能力时,教师要抓住契机,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哪些问题该问,哪些问题不该问。例如,“乘数是两、三位数乘法”笔算部分,教学例1时可以从计算顺序提问:14×12的计算过程是什么?通过解答,使学生明白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计算过程。这个问题在例1教学时是有价值的,但是如果要学习以后的例题时仍提出计算顺序的问题就显得毫无意义了。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关键是要让学生把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也就是寻找例题的个性,针对个性提问。例如,三年级教材中“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中的17×3=51,学生从“计算结果”方面提问,“积的个位上为什么是1?”这一

7、问题显然毫无意义,但是“积的十位为什么是‘5’而不是‘3’?”同样从“计算结果”提问,这一问题显然要比第一个问题质量高多了,这个问题涵盖了前一问题,同时又暗示了“积的哪一位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4的道理。同时,教师还要调动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质疑欲望,你问我答,我问你答,大家积极参与,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四、正确处理质疑与释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见长进。”学生提出了问题,怎么样解决?这是教学中必须注重的问题。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因为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的方法欠妥,也将影响

8、质疑问难的作用。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要轻易否定,如果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教师起组织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