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自觉的诗歌意识和诗教意识

建立自觉的诗歌意识和诗教意识

ID:31281841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8

建立自觉的诗歌意识和诗教意识_第1页
建立自觉的诗歌意识和诗教意识_第2页
建立自觉的诗歌意识和诗教意识_第3页
建立自觉的诗歌意识和诗教意识_第4页
建立自觉的诗歌意识和诗教意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立自觉的诗歌意识和诗教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建立自觉的诗歌意识和诗教意识  编者按:  这是钱理群先生为苏州第十中学的校本教材《诗海巡览》撰写的序言。钱老师一直关心基础教育,对中小学语文教育做过深入的研究。这篇序言,钱老师所说的“最文学”“最历史”“最人类”“最年轻”的诗歌与诗教的四大基本理念,阐明了诗歌的特性与诗歌的教育意义。他对中学一线语文教师的实践行动总是充满热情地鼓励;对此书编写者的赞赏与鼓励,蕴含着他对教育的满腔热情和深切期待。他提倡“静悄悄的教育变革”,“既要正视当下中国教育远不如意的现状,又不怨天尤人,从改变自己及周边的教育存在开始”。这正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肩上的责任。  这不是一般的诗歌选

2、本,而是有着自觉的诗歌意识与诗歌教育(简称诗教)意识的选修课教材。本书的编选和阅读指导,都是建立在对诗歌的本性、诗教的本质的科学认识和把握基础上的。其要点有四。  一、诗歌是最文学的。文学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而诗歌正是最精致的语言艺术。诗歌与语言是有着本源性的联系的:我们每个人从小都是从母亲吟诵的儿歌、童谣里感悟语言的;以后在学校里,我们学习语言的最重要的途径,也是阅读、赏析、朗读诗歌作品,诗歌无疑是语文教材里最重要的文体。中国是一个诗国,诗歌构成了中国语言文学的主体:汉语文字之美,最充分地体现在诗歌的韵律里;中国所有的文学体裁――6小说、散文、戏剧,

3、无一不充满诗性。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不懂诗,没有诗的悟性,就无法进入中国文学的殿堂。在中国语文传统教育里,诗歌教育从来占据主要地位,绝不是偶然的。这些年,对诗歌教育的忽视,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失去了文学性,失去了诗性,失去了语言的熏陶,也就远离了语文教育的本性。  二、诗歌是最历史的。如本书编者所说,诗歌“和历史一样古老”,“与历史相伴相随”。一部古今中外诗歌史,就是全人类、各民族的精神史,情感、心理发展史,社会、文化发展史。以诗学史,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特点。中国诗教十分重视诗歌的认识功能与精神沟通的功能,就是强调要通过对诗歌的学习、鉴赏,建立起每个人(特别是青

4、少年)与本民族、人类的历史和内在精神的联系,这是一个承接民族和人类文明精神成果的最佳途径。  三、诗歌是最人类的。诗歌不仅和历史,更和人的存在“相伴相随”,有人就有诗,因此,诗歌最是全人类的艺术。诗歌带来的人与人心灵的沟通,是超越民族、种族、国家、地区、时间和空间的。诗歌从来都是各民族民间交流的最佳手段,不同国家的诗人聚集在一起,朗诵各自的诗歌,尽管语言不通,也能从诗歌本身的韵律、声调,朗诵者的神态里,感受到心灵的撞击与默契。这样的特殊交流功能是最能显示诗歌的神秘性的:它是直通人的灵魂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如果远离了诗歌,也就远离了人的灵性与神性,成了“失魂”的教育

5、。  四、诗歌是最年轻的。诗歌本质上是一种青春的艺术,诗歌与儿童、青少年有一种本原、本质上的血缘关系,即所谓“青春永在,诗永生”。一位中学语文教师说得很好:“6几乎在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有一段诗意盎然的岁月,那是多愁善感、混沌初开的青春期,迷惘执著的深情,敏感纤细的心灵,仿佛只有诗歌才能述说满腹的心思,书写对生活最初的感应,因而每个年轻人天生就是诗人。”(严凌君《〈人间的诗意――人生抒情诗读本〉前言》)这些年,在应试教育的逻辑支配一切的情况下,诗歌教育或者被边缘化,或者也纳入应试轨道,成为一种分析性知识,我们的语文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也就远离了青少年,特别是他们的

6、心灵世界和感情世界。但是,青少年亲近诗歌的本性、本能,是不可能泯灭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能够重兴诗歌教育的最基本的理由与根据。  应该说,以上诗歌与诗教的四大基本理念,是相当完整地渗透于本书的编写工作中的,具体地说,诗的文学性与青春本性,构成了本书的基本指导思想。在我看来,由此而形成的是本课程的三大目标:把本属于年轻人的诗歌还给青少年;恢复诗歌教育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应有地位;继承中国诗教传统,探索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的诗歌教育的新路。而诗歌的历史性与人类性,则构成了本书具体编写的理论基础与依据,由此也形成了三大特点。  首先是选诗视野的广阔:不仅选古诗词,而且选现代

7、白话诗;不仅选中国诗,而且选外国诗;不仅选西方世界的诗,而且选非西方国家(如印度、拉丁美洲)的诗。这是“全球视野中的古今诗歌”的大格局,就突破了当下中学诗歌教育偏向中国古典诗词、不免有些单一的狭隘局面。  更重要的是,本书在诗歌的编排上,既采取诗歌史的思路,“从纵的方面展示世界诗歌的发展脉络”,又注意中外诗歌在时间、空间上的同一性,“6从横的方面展示各民族、各思潮、各流派相互冲击、影响、借鉴、交融的图景”。由此而匠心独具地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结构:以“古代诗歌最早的辉煌与东西方诗歌的起点(公元前十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中世纪的沉寂与唐宋的辉煌(公元七世纪至十三世纪

8、)”“文艺复兴的艺术灿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