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兰亭集序》真伪的辩论

关于《兰亭集序》真伪的辩论

ID:31281931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关于《兰亭集序》真伪的辩论_第1页
关于《兰亭集序》真伪的辩论_第2页
关于《兰亭集序》真伪的辩论_第3页
关于《兰亭集序》真伪的辩论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兰亭集序》真伪的辩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兰亭集序》真伪的辩论  《兰亭集序》是高中语文必修五中的一篇课文,亦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中公认的佳作,它在我国书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学者认为,学界对于《兰亭集序》的研究,已经像“红学”之于《红楼梦》一样,衍生出了“兰亭之学”。  关于《兰亭集序》的理解,世人一般认为这是东晋书圣王羲之的作品。实际上,学界对于现今存世的《兰亭集序》是否就是王羲之的真迹一直未有定论,并于上世纪60至70年代,展开过一场大讨论。  这场讨论起因是一九六五年郭沫若发表于《文物》杂志的一篇论文――《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这篇文章中“王谢墓志”是指1

2、965年1月19日出土于南京市新民门外人台山的王兴之夫妇墓的墓志与1964年9月10日出土于南京市中华门外戚家山的谢鲲墓的墓志。王兴之是王羲之的族兄,谢鲲是东晋名士谢安的伯父,而谢安也是兰亭盛会的成员之一,他们与王羲之是同时代人物。郭沫若用这两份墓志上文字书法为引,旁征博引大小论据36条,推断《兰亭集序》不但于书法上不是王羲之笔迹,就连文章内容也被后人篡改了。郭氏的观点得到了当时如宗白华、龙潜、启功等大批著名学者附和,相关论文多达十余篇。而在当时持反对意见的仅有章士钊,高二适与商承祚三人。4  实际上,这一次论辩是具有深厚的政治背景的。因为就连郭沫若

3、本人都不得不承认,无论《兰亭集序》是不是王羲之的真迹,都无损于《兰亭集序》在中国书法史与文学史上的地位。现代书法名家、诗人沈尹默在书信中提及此事时说:“公谓南京出土之王、谢墓志,自别是一事,与兰亭无涉,的是如此。郭公对此忽尔兴发,写此弘文,实不可解也。”故而这场由郭沫若起头的辩论,仅持续了半年时间,就匆匆偃旗息鼓了。  学术讨论不避贤者讳,也不能因人废言。郭氏的观点固然有其偏颇之处,但尚有几处值得关注的地方。对《兰亭集序》真伪的质疑,并非是由郭沫若开此先河的,早在宋代就已经有人提出质疑。汝阴老人王?是欧阳修的学生,他对流传下来的萧翼赚关于“兰亭”的故

4、事表示怀疑。姜夔更直接质疑五代时期为何只见论及王羲之“黄庭”、“乐毅”、“告誓”诸帖而独不见“兰亭”。书法家吴说认为,于今流传的《兰亭集序》实际上是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禅师的笔迹。清代诗人舒位、藏书家赵魏、刊刻家阮元、画家赵之谦和书法家李文田进一步对《兰亭集序》的作者归属提出异议。阮元在《北碑南帖论》中提出,晋代书法以“善隶书为尊”。故而唐太宗醉心于《兰亭集序》同时,也不得不在御撰《王羲之传》中提及王氏“善隶书,为古今之冠。”王羲之隶书今无真迹,《兰亭集序》又全无“隶意”。这也就是郭沫若认为《兰亭集序》非右军真迹的论据之一:《兰亭集序》的书法于同时代出土

5、的墓志书法风格不同。这是从书法的角度提出的质疑。  而在文学角度,郭沫若沿用了清人李文田“定武本”《兰亭集序》跋文的三点质疑:其一,《世说新语?企羡篇》中刘孝标注引王羲之此文称为《临河序》而非《兰亭集序》,而今所见之“真迹”并无“临河序”这一题名。唐代所称“兰亭”之名自隋唐才有。其二,《世说新语》中言及“兰亭”一事:“人以右军《兰亭》拟石季伦《金谷》,右军甚有欣色。”4清代人考证《金谷集序》文章篇幅短小,与《世说新语》中摘录的《临河序》相仿。而“定武本”中更没有“夫人之相与”以下文字。因此今传《兰亭集序》中“夫人之相与”以下诸文,或许是隋唐间人因推断

6、晋人爱好庄子思想而妄增的部分。其三,《世说新语》中援引《临河序》中有42字是现今《兰亭序》中没有的,因这段文字出现在刘孝标的注文中,而中国古代注书家有删节原文的例子,却没有增加原文的例子。故而可以推测,王羲之《临河序》与今传《兰亭序》内容应有不同。  郭氏在李文田的三点质疑上进行了详细论证。从《兰亭集序》文意上人手,指出“夫人之所相与”后的文字与前文的情感基调不同,与王羲之在兰亭会中所做两首诗的情感基调也不同。他认为“夫人之所相与”后的悲观情愫与前文曲水流觞的闲适格格不入,与王羲之留于史册中“以骨鲠称”的人物气质也大不一样。无独有偶,施蛰存在1990

7、年的文章《批(兰亭序)》中也对这一点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就全文而言在逻辑上似乎是无法解释的。  时至今日,关于《兰亭集序》的笔墨公案仍是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只是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论证《兰亭集序》本就是王逸少的真迹。当初提出质疑的启功,在半个世纪后提及此事时,对当年自己质疑文章颇有点悔意,甚至没有将它编入《启功丛稿》中,在第五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上,更将清代李文田的三处质疑也一一批驳。2011年上海博物馆在“上巳日”举办了“兰亭雅集”4专题活动,《兰亭集序》真伪之辩还是出现在学者们的论文之中,只不过如今的讨论已然是纯粹的学术讨论

8、,学者们大都可以心平气和地讨论此事。《兰亭集序》的真伪之辩已经完全不能威胁到它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了。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