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ID:31285019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_第1页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_第2页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_第3页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又说:“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样看待教材?一是教教材,授之于鱼;二是用教材,授之于渔。前者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结论讲解,轻过程参与;重教法研究,轻学法探索;重智商研究,轻情商探讨;重教学的科学化,轻教学的民主化。而后者恰恰相反,着眼与素质教育,着力于语文基本功训练,着眼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我们应取后者的态度。在优化教学过程,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就应当放在正确看待教材上。用好教材,激活思维,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  那么,

2、怎样用好教材这个“例子”来激活学生思维呢?笔者在长期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两条路子。  1利用“例子”,启发引导  启发引导,教师要捉住重点和难点;不在于讲得多,而要讲在点子上;不在于讲得深,而要讲求实效;不在于讲得细,而在与启发学生的思考。  以初中讲读课文《我的叔叔于勒》为例,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可以确定“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和“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是本文教学的的重点。从启发思维出发,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引导:  (1)按小说情节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4划分段落,想

3、想课文是如何安排情节的?  (2)画出表现人物言行神态、心理状态的重点词、句,列表比较其前后有何不同。  (3)为什么家穷还要每周日都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散步?这时,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如何?  (4)为什么“全家唯一希望”的于勒在这以前则是“全家恐怖”?  (5)船上巧遇于勒,菲利普夫妇态度又有了怎样的变化?(朗读三、四部分)  (6)菲利普夫妇态度反复多变的核心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7)文中“吃牡蛎”的细节描写以“我”给“于勒叔叔”10个铜子小费的细节描写是否多余?请说说其作用所在。  (8)若船上巧遇的于勒并非“

4、狼狈不堪”而是百万富翁,菲利普夫妇的言行神态、心理状态又将如何变化?试想象他们的对话。  以上八个问题是按照感知、分析、运用的认知发展规律来设计的,课堂实施中可分为三个阶段,形成两个高潮。  三个阶段:学生自学第一、二主题;小组讨论第三――第五题;全班研讨第六――第八题。4  两个高潮: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人人参与,个个品读,集体评判,活跃课堂教学民主气氛,创设宽松学习环境,这是一个小高潮;在师生研讨中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表演自行想象菲利普夫妇的对话,让每一个学生走进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领会人物虚荣、势力、自私、贪婪的性格。把课堂

5、学习气氛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势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学过程的优化也顺理成章了。  变课堂教学师生授受式、问答式为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是教学互动机制的核心。引导学生全体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学习过程,还有几个问题值得研究。  首先是参与的形式。教师的全体知道、分类指导、个别指导统一在教学过程之中,学生的全班学习、小组学习的优化组合,是课堂教学多向交流的理想形式。其中小组成员的组成要根据智商、情商合理搭配,既可按座位前后两桌四人为一组,也可重新排列组合。其次是参与的时间。根据“例子”设

6、计,抓住思维核心,压缩教师活动时间,提高教师点拨质量,启发学生思维,使整节课都成为学生生机勃勃的思维领域。  再次,根据教材这个“例子”的重点、难点、热点、疑点问题,围绕启发思维这个中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定向;参与学习评价,在比较中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行为;参与课堂总结,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例子”,质疑问难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学习的规律。朱熹说过:“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番疑渐渐释,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7、。4  然而,当前中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普遍较差。究其原因,其一是懒于思索,懒于用心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获取的信息,人与亦云,无疑而生;其二是注入式教学的后果,死读书,背结论,无创造才能;其三是学不得法,没有掌握质疑思维规律,缺乏问难的技能技巧。  解决的办法,首先,要有一个“敢”字。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曾鼓励我国青少年要敢于质疑,指出敢于质疑,敢于独立思考,是做学问,搞科研的第一条成功法则。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二十一世纪新时代人才的素质之一是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创造才能。其次,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我们必须用好

8、“例子”,指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  (1)在“例子”本身的瑕疵处质疑;(2)利用教材这一“例子”,进行新旧知识对比,从中发现矛盾,发现问题;(3)根据“例子”的特点,逆向思维,发现问题;(4)改换“例子”中的条件情境,利用假设提出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