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真经”不能念歪

课程改革:“真经”不能念歪

ID:31290707

大小:11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8

课程改革:“真经”不能念歪_第1页
课程改革:“真经”不能念歪_第2页
课程改革:“真经”不能念歪_第3页
课程改革:“真经”不能念歪_第4页
课程改革:“真经”不能念歪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改革:“真经”不能念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程改革:“真经”不能念歪  弹指一挥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瞬之间已经走过了13年历程。回眸课改历程,感慨良多。作为第一批参加课改的38个国家级试验区之一,广大教师见证了13年课改的风风雨雨,收获了在追求教育理想的道路上砥砺奋进所带来的成长与成熟。对于教师来说,不会有哪一种教育改革会像课改那样如此地贴近自己、如此地具有脱胎换骨、涅?重生般的力量,也不会有哪一种“头脑风暴”会像课改那样持续、持久地涤荡观念与行为,如此地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书写浓墨重彩的一页华章。然而,13年过后,当我们再回首,重新凝视那一行行弯弯曲曲、深浅不

2、一的课改足迹时,我们会发现,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或许是课改先天的属性,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杂糅铺陈在课改之路上,警醒我们时刻不能忘怀拿起理性反思的锐利武器来审视、反思与矫正课改行为。也是,任何一种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千帆竞发只能是一种理想境界,从理想的呼唤到现实的落实,其间总有各种不确定性在作祟。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确定性,其实也就是管控课改理想在实施中的“衰减”的速度与程度,让课改因了理性反思与科学调适而愈益贴近初衷,让课改在有效实施中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课改“深水期”,呼唤内力驱动  教师在课堂上越来越不

3、敢讲了,这是课改运行至今,笔者最大的直观感受。为什么不敢讲了?生怕落得个满堂灌、填鸭式的罪名,因为课改锋芒所向恰恰就是制约传统教育的这两大标志性痼疾。纵观课改以来的“10外力驱动”,不管是培训层面一场接一场轮番上阵的专家讲座,还是学校管理层面对课堂机械限制的条条框框,无一不把限制课堂之中教师的讲授作为重中之重,反复强调,刻意强化。  不能否认“外力驱动”之于课改的积极作用,在课改起步及初期阶段,在教师对于课改理念与理论普遍处于懵懂之际,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所带来的“外力驱动”效果是显著的,可喜的。然而,当课改大面积、持续性

4、、常态化铺展开来之后,仅仅依靠“外力驱动”则是不够的。没有“内力驱动”的任何改革,都会步履蹒跚,行之不远,作为教育改革有机组成部分的课改更是如此。课改一旦进入深化阶段,即所谓的“深水期”,实践者的“内力驱动”之效要远远大于“外力驱动”,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阶段的“外力驱动”会带有明显的“审美疲劳”特征,面对“试水”时浮出水面的越来越多的实践难题、实施困境,“外力驱动”会显得束手无策、苍白无力。  “深水期”的课改,已经有了前期“试水”时大量问题与难题的累积叠加做基础,除了继续需要“外力驱动”保驾护航之外,更为重要、更

5、为迫切的是强烈呼唤“内力驱动”的生成,激发内生动力,即实践者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这是提升课改品质与效益的必由之路。  通过课改“觉悟”了的教师,唤醒自己内心深处的教育理想与教育良知,释放对科学的教育理论与先进的教育思想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利用课改所催生出的课堂教学变革的春风,搅动一池春水,在学习、吸纳和借鉴一切适应自我、适应实际的教育研究新成果的基础之上,大胆探索课堂内部的深刻变革路径,及时自省,不断反思,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在“10内力驱动”之下日臻完善与提升,这是当下课改所最需要、最容易被忽视也是最为稀缺的环节。  相对

6、于“教什么”、“怎么教”这些依靠“外力驱动”不难从技术层面加以解决的课改难题来说,更上位、更核心的“为什么教”这种离不开“内力驱动”的价值层面的课改难题,在课改“深水期”越来越凸现出来,成为制衡课改运行质量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不可等闲视之。  令人遗憾的是,部分教师在课改狂飙乍起之时没有及时唤醒沉睡已久的内驱动力,仅仅是被动地、身不由己地卷入课改试验之中,短期内、暂时地学会了技术层面的一些皮毛,给自己的课堂生硬地打进一些“小组合作”、“课堂讨论”、“角色扮演”之类的“营养液”,课堂腾空而起了一种让人倍感不舒服、不踏实、不

7、真实的繁荣景象,但这种繁荣难掩真实的衰败,在撼动满堂灌与填鸭式陈规陋习的同时,却滋生出种种违背教育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的“课改时尚病”,如“满堂提问”、“课件覆盖”、“低效互动”、“无效探究”、“廉价表扬”等,随着课改的逐步推移,渐次病发,严重影响了课改的形象,也败坏了人们对教育改革充满希望与憧憬的胃口。究其原因,是课改中本应作为主体的教师的“内力驱动”没有形成与“外力驱动”交相辉映、相互促进的局面。  正是“内力驱动”的缺位,部分教师在课改中缺乏判断是非曲直、审视教学行为、反省课堂创新的意识与能力,直接导致诸多打着冠冕堂

8、皇的“创新”10旗号的新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与运行技巧登堂入室,如入无人之境,置身其中的教师往往不能自觉与自醒,这也就成为他们在课堂上畏首畏尾、生怕成为课改矛头所向的陈规陋习典型而不敢讲、不敢有教育意义地多讲的根源。  教师者,教书育人之力行人也。教书的过程中,一门心思光考虑收敛自己的讲,一味地玩新花样、整新名堂,一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