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愉悦和谐的数学课堂环境

创设愉悦和谐的数学课堂环境

ID:31305718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创设愉悦和谐的数学课堂环境_第1页
创设愉悦和谐的数学课堂环境_第2页
创设愉悦和谐的数学课堂环境_第3页
创设愉悦和谐的数学课堂环境_第4页
创设愉悦和谐的数学课堂环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设愉悦和谐的数学课堂环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创设愉悦和谐的数学课堂环境  【摘要】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  【关键词】数学课堂愉悦和谐学习兴趣共同发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对于在小学数学

2、教学中建立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在探索学习中诱发创新灵感  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大胆尝试探求新知。对学生能自己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能自学课本掌握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讲解,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去学知识。如在教学“测量圆的周长”5时,同时教师要准备几个圆的教具。先提问学生:我们能用直尺直接量出圆的周长吗?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才能测出它的周长呢?有的学生马上想到了用绳子绕圆一圈后再用直尺测量绳子;有的则在圆上做一标记后在地上滚动一圈再测地上滚动过的距离等等

3、。我在肯定学生的思维和行动后,在鼓励的同时说明了绳测与滚动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利用多媒体图像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此时再问学生们:圆周长的长短与什么有关?请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这样,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思考与实践,使学生在探索问题与主动学习中掌握了新知识。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故事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因为故事的情节引人入胜,能够引起孩子的注意力;二是儿童故事里充满了令孩子向望的童话世界,他

4、们能从故事中的人物身上找到与自己心灵产生共鸣的情感体验,能从故事幽默风趣的言语中得到开心的一笑,能从故事的寓意里得到感悟和引发思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故事情境,在小学低中年级用得较多。如在学习《商不变的性质》一节课中,这样导入新课: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里住这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给小猴子分桃子。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只小猴吧。”小候一想,自己只能得到2个桃子,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师继续讲:“好吧,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小候,怎么样?”小猴子得

5、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小猴,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听到猴王要给600个桃子,开心地笑了,猴王也笑了。同学们坐在位子上已笑得前仰后合。这是老师话锋一转:“谁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一个“猴王分桃子”的童话故事令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笑声过后,带给孩子们的是更深层面的理性思考:“5为什么桃子的数量发生了变化,可每只小猴得到的仍是2个桃子呢?难道这里有什么秘密吗?”巧妙地把一些枯燥而抽象的数学规律变得有趣而贴近儿童

6、生活的故事情境,从而使他们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三、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愿意参加的一种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比赛等形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从而让学生在做游戏的活动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理解数学。在听两位老师同上《确定位置》一节课中,其中一位老师让学生们进行一个找座位比赛。请大家根据教师发的座位卡片找座位,看哪些同学能正确快乐的找到自己的座位!大部分学生的卡片都写好如:“第2组第3个”等,个别同学的卡片写着第()组第3个、第1组第()个、

7、第()组第()个]大部分同学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可是有三个同学找了一会儿,没找到,急得满脸通红。这时老师说:大家想象,他们三个为什么找不到座位?通过大家讨论补充,都明确要准确找到座位,就应该写明是第几组第几个。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座位入手,创设一个重排位置的情景,将学生引入这堂课的重点――确定位置所需要的条件。这样一来,将原来科学化的数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亲切。正是由于将知识生活化,才使本来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格外生动,学生也有话可说。  四、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悬念设置于课始,

8、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悬念设置于课尾,则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悬念是牵制学生思维的线,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胜,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5  例如,我在教学“比例的应用”时,上课前,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旅行到埃及,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当地人陪同他去参观胡夫金字塔,泰勒斯问旁边的人:“谁知道这金字塔有多高?”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