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德经》中的概念隐喻现象

浅析《道德经》中的概念隐喻现象

ID:31309852

大小:8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8

浅析《道德经》中的概念隐喻现象_第1页
浅析《道德经》中的概念隐喻现象_第2页
浅析《道德经》中的概念隐喻现象_第3页
浅析《道德经》中的概念隐喻现象_第4页
浅析《道德经》中的概念隐喻现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道德经》中的概念隐喻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道德经》中的概念隐喻现象【摘要】《道德经》是第一本由中国道家撰写的具有完整中国哲学体系的书籍,本书不仅对中国,而且对西方的文化思想都具有强大的冲击力。《道德经》中的哲学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塑造了中国人的思想体系。本文通过认知语言学中的方位隐喻,容器隐喻,结构隐喻等方法可知,《道德经》中的关于〃道〃许多概念都是通过隐喻表达来实现的,并且许多章节都是通过隐喻的方式给我们灌输哲学思想,也可以说,不通过隐喻的其他的方式会让我们感到较为难以理解。—直以来,隐喻都被认为是只属于文学范畴,比如小说和诗歌中,然而,隐喻在本书中也出现很高的频率。所以,本文将会探究《

2、道德经》中不同类型的隐喻表达,以及这种隐喻表达是如何影响到人们对自身的认识。【关键词】道德经隐喻认知语言学哲学引言《道德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其影响深远,不同的学科也采用了不同的硏究方法,而通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角度来研究的前例较少,但是这并不是说明隐喻方法的偏离,相反这是一个值得注意和深究的角度。在人们传统的印象中,隐喻一直都被归类于文学,也就是诗歌,小说等载体中的修辞手段,然而,隐喻却无时不刻充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在道德经中,老子采用各种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经验来把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哲学概念进行诉说的简单明了的过程也就是隐喻的过程是被我们读者直接消化掉却

3、并没有意识到隐喻的存在。那么这些〃日常生活中的隐喻〃是如何组织并呈现的呢。这里将会用到认知语言学中关于隐喻的基本概念。本文将会从隐喻系统中的〃隐喻概念〃和〃隐喻表达〃开始,通过结构隐喻,方位隐喻以及本体隐喻等基本概念来阐述本书中的语句,以这些概念为主线来检验其在本书篇章中的应用,然后进一步延伸至这些隐喻概念对我们头脑中的思维构建模式,以及我们是如何理解自我以及如何与他人相处的。二、隐喻的基本概念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Lakoff和Johnson指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出现在语言中,也出现在思想与行动中,人们用以思考与行动的普遍概念体

4、系在本质上是隐喻的。〃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情或经验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情或经验……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讲是隐喻式的。〃(Lakoff&Johnson1980:1)隐喻的使用不仅仅是只出现在文学小说、诗歌、戏剧中,相反,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经验表达都有隐喻的大量使用。Lakoff和Johnson将概念隐喻进一步分为方位隐喻,容器隐喻,本体隐喻等隐喻。所谓方位隐喻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表达比如:feeldownzfeelup等,是将人们的情绪词隐喻为方位词,该隐喻是跟人们的身体语言密切相关:在情绪高昂时人们。总表现出昂首挺胸的样子,相反

5、,在情绪低落时人们总是捶头丧气。容器隐喻的表达例如:comingintoview,outoftrouble等可得知:心智的不同状态可以是不同的容器,视野也可以隐喻成不同的容器。本体隐喻跟方位隐喻和容器隐喻不同,本体隐喻是将比较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概念隐喻成一个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这种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就是本体隐喻的应用。三、隐喻的基本概念在《道德经》中的应用《道德经》从古至今一直在中国文化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书中的每个篇章都可称得上是人生箴言,〃道〃和〃无〃的意义一直是本书哲学观念的核心,细探每个章节中的用词也是颇具用心。老子频繁使用概念隐喻的方式将难以理

6、解的哲学概念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传达给人们。本文讲书中使用的隐喻方式分为方位隐喻Z容器隐喻/本体隐喻等隐喻/将一一解释这些隐喻是怎样使用的。1方位隐喻的应用。方位隐喻在《道德经》中的体现更是非常丰富:(1)〃上善若水"(《道德经》第八章),〃上士闻道,而勤行之;中士问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2)〃上善若谷"(道德经第四十一章)(3)〃上德不德z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在这里表示〃上〃的方向代表〃道德〃,表示〃下〃的方向代表〃无德〃O而这个关于〃上下〃的概念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固走

7、的,也就是说这是在某些文化中人为地加进去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用法。这样的表达在第三十一章的语句:(4)〃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以及,〃知不知上"(《道德经》第七十一章)也可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该隐喻也随处可见。比如,大多数文化当中,在隐喻概念中:〃好为上,恶为下〃类似的生活中的隐喻表达也不尽其数:〃敬如上宾。上行下效。走为上计。低声下气。低谷。下滑。下降。”可以说这些生活中的最通俗的习语在《道德经》中可以找到根源。除此之外,关于左右的隐喻表达在本书中也有出现:〃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于是便有

8、这样的隐喻概念:”高贵是左z卑贱是下。〃古人以左为阳,以右为阴。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