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试题_2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试题_2

ID:31315921

大小:11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8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试题_2_第1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试题_2_第2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试题_2_第3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试题_2_第4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试题_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试题_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山东省淄博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0分。)1、“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材料体现的核心观念是A.重农B.抑商C.海禁D.重商2、从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以来,中国古代的农业工具不是向大型、

2、高效发展,而是逐步被改造得比较轻便灵巧。这说明古代农具A、已经达到定型阶段B、逐步走向停滞落后C、适应小农经济发展D、严重制约农业发展3、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词汇。以下各项,反映秦汉时期我国手工业较全面的一组是A、青瓷、丝路、黄道婆B、青瓷、丝路、用煤冶铁C、青瓷、丝路、曲辕犁D、青瓷、缂丝、海禁闭关4、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有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B.铁器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原始自然崇拜5、《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

3、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重农”的思想B.“靠天吃饭”的观念C.“不误农时”的思想D.“精耕细作”的特点6.“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材料中的“它”是指A.土地国有制B.重农抑商政策C.土地私有制D.盐铁专卖政策7、关于唐代实行的均田制,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均田制加剧了土地兼并B.彻底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

4、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C.实现了农民土地私有制D.农民必须对国家承担义务8、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9.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

5、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窖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情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④“男耕女职”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④10.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是11、某学者著有《宋代衣食住行研究》一书,下列表述出自该书的是A.“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布料”B.“主食开始出现玉米、甘薯”C.“城市官民杂处、商民混居,违章建筑侵占街道的现象严重”D.“在交通要冲,形成了一大批工商

6、市镇”1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A.他可以到浮梁市场收购茶叶B.他到浮梁买茶时可在票号中汇兑白银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D.他将茶叶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

7、施精准扶贫”13、“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B、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14、在西方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语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按照这一论断,你认为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A、西安B、天津C、上海D、广州15、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所述史实正确的是A.唐代“市”突破

8、时间、空间限制,形成街市B.东汉初杜诗创造了灌溉工具水排C.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D.明清票号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16、清代宁波一带流传有一首民谣,是嘲笑山西商人的:“山西人,大褥套,发财回家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