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古盐业探源

渝东古盐业探源

ID:31320876

大小:61.6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8

渝东古盐业探源_第1页
渝东古盐业探源_第2页
渝东古盐业探源_第3页
渝东古盐业探源_第4页
渝东古盐业探源_第5页
资源描述:

《渝东古盐业探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渝东古盐业探源摘要:渝东地区的盐泉大约形成于3500万年前的始新世一一渐新世,分布在十几个县的广大区域,位于古人经常出入、必须光顾的河流岸边,容易被古人所发现。因此,渝东盐业是从古人在本能驱使下到盐泉处吸食盐水开始,在最原始的零点位上起步,经历了本能吸食、酝酿准备、自食起步、交换过渡、产业成熟五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关键词:渝东盐泉古盐业五个时期◊代表。渝东地区因地质与地貌的巧合,致使盐泉从全区各地山麓流出,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为全国之冠。据不完全统计,在长江两岸的巫溪、城口、巴东、奉节、云阳、万县、忠县、开县、彭水、武隆、丰都、南川、石柱等十几个县内的溪河边,分布着数百眼盐泉。如再加

2、上相邻之湖北省清江流域的盐泉,则数量更多、分布范围更广。这一得天独有的地理环境,使它成为我国井矿盐的发源之地。但这里的盐业到底始于何时,至今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就此问题就进行一次大胆的探索。以就正于学界。诸多的历史疑点随着对三峡文化和渝东盐业史研究的深入,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库区内开展的抢救性文物发掘中,获得了丰硕的成果。用这些成果与原有史料相对照,便会发现渝东盐业的真实历史与传统历史观点(即史料记载)之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疑点。只有直面正视、认真分析、努力破译这些疑点,渝东的盐史研究才能向更深的层次发展。为此,特在诸多历史疑点中举出几个与盐业有关的疑点,来进行探索

3、:首先,是史料记载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差距太大。早在20多年前,我就曾听到过一些传说,并看过一些史料,但总觉得这些传说及史料,对渝东盐泉之发现与盐业之起源的说法,不大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不出历史的真实面貌,但又苦于没有证据,这个疑团便凝存于心……近年来,随着三峡库区内考古发掘的普遍展开,及新成果的不断出现,尤其是中坝遗址所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又加上学者们对“巫咸国”和“巫裁国”的破译,这个疑团终于被解开,于是从未写过文章的我,便身不由己地加入到了渝东盐业史的研究中来。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个差距究竟有多大,先来看忠县的盐业,据《忠县志》载:"旧有盐井溪,相传东汉关西夫子杨公伯超,见

4、白兔饮泉,因而掘井,俗称◊、涂两井。”按此记载,忠县的盐业当始于东汉,但考古证实,这里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建成了商品化、专业化的盐业基地和经济集聚地,有两千多年的差距,这个差距实在大得惊人。另据《四川省盐政史》载:“大宁盐井始于汉,卤脉自宝源山麓,地属袁氏。”但山海经中的巫裁国,早在虞夏之时,就已呈现出一派“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穡,食也。爰有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百谷所聚”的繁荣景象,较之“始于汉”的记载,其差距也是两千多年。其他各盐场起始时间的记载,均为汉初或东汉,有的还更晚,最早的记载也不过公元前316年。为什么会岀现这种历史断层和大跨度的时

5、间差异呢?这也许跟巴国的灭亡有关,因为渝东地区远古时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跟华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即相似又同步。相似是指民族的形成,都是以占有盐泉之利的民族为核心,逐步发展、壮大、兼并、融合周围其它民族,然后统一成一个大民族,走向强盛而建立起强大的国家;近年来,不少学者研究《山海经》后认为,巫载国与虞夏同时,巫咸国则在巫载国之前,当与黄帝同期,这便是同步。任乃强教授在《四川上古史新探》一书中说到:“按《山海经》所传,巫裁兴,亦当与虞夏同时,可算得上我国上古时期两朵并蒂花,但它所在地不似中原那样宏阔开展,而是一个狭促崎岖的石灰岩山谷地区,所以,发展到了农业优先的时代,便不能不为巴、楚文

6、化所代替。”这里所说的“并蒂花”,就是指渝东先民的文化,是独立于华夏文化之外的另一朵花。因此,它的早期文化不可能载入华夏文化的史册,后来便随着巴国的灭亡而消失,成为历史的断层,直到秦国统一巴国后,渝东的历史才开始载入华夏文化的史册。所以,各盐场的起始时间都记为秦末汉初,这恐怕就是渝东早期盐业出现历史断层的主要原因。这种情况不单是渝东如此,南方其它民族的历史亦如此,范文澜编写的《中国通史》中就讲到:“远古时代就居住在南方的苗、黎、瑶等族,都有传说和神话,可是很少见于记载。一般说来,南方各民族中最流行的神话是“盤瓠”,三国时徐整作三五暦记,吸收“盤瓠”入汉文化,“盤瓠”成为开天阔地的“

7、盤古氏”。这就说明,南方其它民族的早期文化,也没有载入华夏文化的史册,就连“盤古开天”这个流传广泛、家喻户哓的神话,也是三国时期才入编进册,与渝东先民早期无历史记载的情况十分相似。其次,在研究渝东的盐业史时,无不涉及到巴人,而研究巴民族时,又无不涉及到盐。在渝东,盐与巴有着密不可分的渊缘关系,“盐、巴”确实不可分,因为盐是巴文化的基础,而巴人又是渝东盐的重要开拓者,故有“巴盐”之称。但是,巴人的起源至今仍是一个謎,专家学者们也各持己见,至于谁对谁非,则不需评说,相信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