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师用书 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师用书 人民版

ID:31324491

大小:1.32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1-08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师用书 人民版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师用书 人民版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师用书 人民版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师用书 人民版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师用书 人民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师用书 人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考点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1.纸的发明(1)发明①秦汉时期,以竹木简牍和丝织品作为主要书写材料。②西汉早期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了“蔡侯纸”。(2)传播:公元8世纪传入阿拉伯,之后传往欧洲。(3)作用①地位: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

2、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②作用: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2.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发明①战国时已有天然磁石制成的司南。②北宋《武经总要》中记载了用磁场磁化法加工的指南鱼,《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2)传播: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3)地位及作用①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②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③对航海事业、军事和经济生活等有着重

3、要的作用。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发明及应用①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②唐末宋初的战争中,已使用火药箭,随后又出现了火炮。③明朝时创造了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2)传播:在12、13世纪,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3)作用:将人类带入了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

4、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4.印刷术的进步(1)雕版技术:唐代已有雕版印刷技术,《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2)活字技术①北宋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②元代王祯发明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③明代已有铜活字,印制的代表作品是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3)传播:由波斯传到西方。14世纪末,欧洲出现木版雕印的印刷品。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金属活字。(4)作用:为欧洲走出

5、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5.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1)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3)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易误警示]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易误点(1)中国古代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传统科技领先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2)毕升不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人,因为隋唐时期就已有了雕版印刷术,他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蔡伦也不是最早发明造纸术的人

6、,西汉时已出现纸,蔡伦是改进造纸术。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领先世界的古代中国科技史料一 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认为①“中国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史料二 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②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和推广。——李约瑟《中国

7、科学技术史》史料三 这些田园风味的③农村公社不管看起来怎样祥和无害,却始终是东方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它们使人的头脑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信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的作为和历史首创精神。——马克思[学会读史]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

8、“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古代中国科技的地位①“中国……保持……科学知识水平”“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反映中国古代科技曾经走在世界前列,领先世界,但到明清时期逐渐走向停滞史料二: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②“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和推广”→反映中国古代重视对人的研究,忽视对自然界的探索和科学探究,说明儒学思想阻碍了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史料三:古代中国科技特点的成因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