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ID:31335905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支架理论是来源于建构主义理论。支架理论指导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通过不断给学生提供写作的“支架”,学生较为容易的构建自己的知识、完成写作任务、提高写作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支架理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在平时的英语写作教学中,笔者不断地探索如何达到《课标》对写作教学的要求,笔者发现,支架式教学是一条科学、有效地解决写作课堂教学问题的途径。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

2、。之后,维果茨基(Vygotsky)、奥苏贝(Ausubel)和布鲁纳(Bruner)等心理学家对建构主义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进一步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教”不是包办、代替和灌输学生学习知识,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促进者、指导者、帮助者,学生在教师的支持、引导、协助下逐步建构、内化为思维能力、技能以及对事物认识和理解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非受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主角”5。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包括支架教学(Sc

3、affoldingInstruction),抛锚式教学(AnchoredInstruction)及随机进入教学(RandomAccessInstruction)。  二、支架式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节课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教师要解决高中英语作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所以,教师要着力解决最为重要、最为突出、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重要性的排序。然后,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提供学习“脚手架”,提供学生资源,动态的发展学生水平。下面,笔者就以地点介绍写作教学示例支架式教学的具体实施。  1.教师搭建支架,引导学生“写”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

4、地球。”搭建支架的重点在于找准搭建的“支点”,就是教师深入学生实际、掌握学生的“学情”和“生情”,然后确定教学目标,有的放矢,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基础。教学应以学生的起点为起点,优化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应具有大局观,对教材有所取舍,优中取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愿意学,学会和会学。这个阶段,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紧扣写作主题、以旧带新,以旧学新。  2.教师示范支架,诱导学生“写”  支架搭建应该是一小步、一小步的,是渐进式的,而不是迫不及待让学生写。教师先行示范,然后引导学生进入写作情境,为进一步探索铺路。教师让学生阅读、学生欣赏、感受。  (

5、1)教师提供范文支架  Ourschoolwassetupin1980,withahistoryofnearlythirty5years.Wehave60classes,over400teachersandmorethan5,000students,coveringnearly200,000squaremeters.Ourschoolisfullyequippedwithallkindsofadvancedteachingequipments.Theteacherslovetheirstudentsandaredevotedtotheirteachingsotha

6、tallthestudentsaredevelopingmorally,mentallyandphysically.WehaveperformedwonderfullyinallkindsofcompetitionsandwearealsoamongthebestoftheschoolsofourcityintheNational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s.  (2)教师示范写作思路支架  教师讲解示范:确定主题――确定时态――确定人称――合成信息点组――使用从句、连词成句――使用关联词、高级词汇、润色文章。选择写作题材时,最好选择与学

7、生生活接近的题目,先易后难,保护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考虑学生已经掌握或学习过的词汇、短语,并在这个基础上提高,达到克拉申(Krashen.S.D)所提出的“i+1”可理解输入的略超出水平。  3.学生独立探索,尝试解决“写”5  教师和学生通过对这一类文章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归纳后,学生对优秀、经典的范文有了一个深入的感性认识,但这个认识还得继续深化。教师目标语的输入是要达到学生目标语的输出。学生基础各异、不尽相同,所以,对不同的学生,教师的要求也应不同,优生力求使用高级词汇、高级句型和复杂点的句式结构;中等学生力求使用正确的词汇、正确的语法、使用关联词等;差

8、生可以写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