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ID:31347185

大小:87.5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_第1页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_第2页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_第3页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_第4页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③元氏县第七中学教学设计年月日星期土年级科目:道德与法治主备人:孙书法审核:孙书法课题名称:《家的意味》教材分析:《家的意味》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分为两目,第一目“生命的居所”主要是介绍了家的含义、家庭的功能以及家的特点;第二目“中国人的家”介绍了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家有着丰富的内涵,孝亲敬长是川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的法律义务。本框题的学习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面三个框题中,学生己学习了与同伴、老师的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

2、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落脚点。而宝贵的生命來自于父母,所以本框题也为第四课《生命的思考》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正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可塑性很强;再加上学生多是留守儿童,不能过多地享受来自家庭的关爱。所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和帮助学生体会亲情,感悟家庭的温暖,了解家的意味,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亲情Z爱,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家庭观。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2.能够

3、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独学、对学、小组合作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底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悄感。教学重点:认识中国家庭文化教学难点:懂得尽孝在当下,用实际行动尽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学时间约3分钟)多媒体播放漫I田i《三毛流浪记》【学生活动】思考:三毛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教师活动】是啊,每个人都想有一个家,家是我们的乐园,是我们的避风港,是我们成长的地方。而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4、呢?中国的家文化中又有哪些特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二)新课教学活动一:话说我家,体味亲情(教学时间约16分钟)1.生命的居所【教师活动】“家”是我们很熟悉的字眼,什么是家呢?【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自己眼屮的”家”并回答。【教师点拨】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可以把学校、班级比作自己的家,歌曲《大中国》把中国比作我们共同的家,这些是广义上的家。狭义上的家与家庭有关,即“小家”。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那么,家对你有什么意义?【学生

5、活动】介绍自己的家庭,思考家的意义。【教师活动】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Z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家庭的功能有哪些?【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家庭的功能包括生产功能、人口生产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娱乐功能。(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谈谈对家的认识与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调动学生的思维。)2.心灵的港湾【教师活动】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可是有家的人却说自己没有家,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

6、来请同学们欣赏小品《家在哪里》和《我又有家了》。在欣赏小品的同时请大家思考富豪为什么明明有家却不想冋家?中年男子为什么找到自己的女儿后说“我又有家了”?你想要有个什么样的家?【学生活动】学生表演课本情景剧[小品一:家在哪里(内容参考教材73页,两位学生分别扮演富翁和警察)小品二:亲情(内容参考教材73页,三位学生分别扮演中年男子、女儿和旁白)]后小组交流,并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拨】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7、。(设计意图:通过小品表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活动中让学生理解家的根本特点,感受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1.中国人的“家”多媒体放映2016年春运图片【教师活动】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种思念亲人的心情在屮国春运得到了充分体现。屮国的春运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屮国味的浓浓亲情。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喜悦、期盼、焦灼等多样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远方游子归家的心?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谈谈你的感受?【学生活动】学生

8、讨论交流,各抒己见。【教师点拨】在中国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中,家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设计意图:在图片中激发学生的思考、回忆,体会中华文化下“家”的特点。)过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不仅是一个避风港,它还是我们的天然学校。每个家庭都有一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优良家风,例如“家规”、“家训”。活动二:晒晒家规传承家风(教学时间约10分钟)【教师活动】你知道哪些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在这些“家规”“家训”中,哪些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