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丹参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ID:31357118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丹参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_第1页
丹参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_第2页
丹参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_第3页
丹参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丹参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丹参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6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2-0069-01  丹参是陕西省中药材种植的主要品种之一,是一种常用中药材。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和复种指数提高,丹参根腐病发病田块在逐年增多,受害程度越来越严重。据我们近年来调查监测,丹参根腐病的盛发期在7-9月,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田间土壤积水,或干旱时大水漫灌,以及多年连作、重茬地块发病普遍,危害较重。丹参根腐病对其产量、品质影响极大,严重时减产50%以上,甚至造成毁灭性的危害。  1.概述  丹参又名紫丹参、血参、红参、赤参、红根等。为

2、唇形科双子叶植物,以根入药。具有活血通经,凉血消肿,除烦清心之功效。用途非常广泛,还可以用来祛瘀止痛、活血调经、养心除烦等,尤其对冠心病、心血管患者有很好的效果。总之,丹参主要治疗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且对冠心病、心血管病常服疗效好。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我省也是主产地之一。  2.植物学特性4  丹参为多年生草本,根赤红色,茎高40-80cm,多分枝,被长柔毛。叶片呈羽状的复叶,一般为奇数。叶柄长1-7cm,小叶3-7,顶端小叶较大,主要的形状有卵形与椭圆状卵形。长1.5-8cm,宽0.8-

3、5cm,先端钝,边缘具圆锯齿,两面被柔毛,下面较密,花序顶生或腋生轮伞花序有至少6多花,组成假总状花序,密被腺毛及长柔毛;小苞片披针形;花萼钟状,长1-1.3cm,先端二唇形,萼筒喉部密被白色柔毛;花冠蓝紫色,二唇形,长2-2.7ca,花冠筒外伸,弯曲,上长达2cm,筒内有毛环;雄蕊2,药隔长,花丝短,上臂药室发育,2下臂的药室不育且联合;小坚果4,椭圆形,花期5-8月,果期8-9月。  丹参的根大多是带根茎,通常根茎比较粗短,如果有茎基残余,则会生长一些细长根。丹参的根为圆柱形,会有稍许的弯曲,表面呈朱红色,粗糙,具多数纵沟或皱纹,有须根痕,外部栓皮常鳞片状剥落

4、,皮层有时开裂,长8-22cm,直径5-12mm,质坚脆,易折断,断面不平,疏松有裂隙,皮部棕褐色或砖红色,韧皮部狭。会有明显的形成层,呈淡棕色;其木质部导管束则为灰黄色或黄白色,并呈放射状排列。主要的药用价值为根部,气微,味微苦、涩,以条粗壮、色紫红者为佳。  3.生长特性  适宜丹参生存的环境:气候要温暖湿润,且有充足的阳光。其本身比较耐寒,湿度要适宜,怕干旱与积水。在土层深厚肥沃中性、微碱、微酸性的壤土和沙壤土均可栽培。  4.丹参根腐病症状4  主要对丹参的根部进行危害。在初期,最开始使危害须根、支根,导致其变褐腐烂,然后逐渐蔓延到主根,直至整个根部出现腐

5、烂,这时根部的外皮呈黑色。随根部的继续腐烂,会导致地上的茎叶逐渐枯萎,最终全株枯死。此时如果拔出病株,可以发现主根上部和茎下部都呈黑色,且病部稍凹陷;纵部病根维管束呈褐色。  5.发病条件及发病规律  病菌生长最适温度27-29度,但地温15-20度最易发病。病菌主要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可存活10年以上;因此,土壤中遗留的病残体就成为主要的传染源,病菌通过雨水,灌溉水等传播蔓延,从伤口和自然孔侵入危害。该病是典型的高温高湿病害。高温多雨,土壤湿度大,土壤粘重,低洼积水,中耕伤根,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田易发病。5月始见,尤其是久旱突雨常突发。  6.发病时间  一般5

6、月始见,一直延续到10月,期间多在高温多雨低洼积水处发生。  7.防治方法  不同茬口、品种、气候、田问管理等均可影响丹参根腐病发生,因此丹参根腐病的防治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7.1注意选择繁殖材料。近年来人工栽培丹参,主要选择了用种子育苗移栽进行丹参生产,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无性繁殖老种根带病的问题,是防治丹参根腐病的基础。  7.2栽培前进行种苗消毒处理。栽种前浸种根。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蘸根处理10分钟晾干后栽种。4  7.3严格选择种植地块。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壤土和沙壤土田块种植,确保滤水性好并透气;地势最好有10-15度的坡度

7、,如地势平坦,采用高畦深沟栽培,防止积水。  7.4加强栽培管理。遇到连阴雨天气和土壤湿度较大时,及时中耕松土,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透气度,可有效预防和减轻丹参根腐病的发生。同时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生石灰处理病穴。  7.5实行轮作倒茬。合理轮作,可抑制土壤菌的积累,特别是与葱蒜类蔬菜轮作效果更好。  7.6化学防治。连阴雨天气结束后及时喷施杀菌药剂进行预防。发病期间用50%多菌灵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灌根,每株灌液量250毫升,7-10天再灌一次,连续2-3次。也可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600倍液,每隔10天喷一次,连喷2

8、-3次,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