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鲈鲤苗种培育研究

后背鲈鲤苗种培育研究

ID:31358818

大小:10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后背鲈鲤苗种培育研究_第1页
后背鲈鲤苗种培育研究_第2页
后背鲈鲤苗种培育研究_第3页
后背鲈鲤苗种培育研究_第4页
后背鲈鲤苗种培育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后背鲈鲤苗种培育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后背鲈鲤苗种培育研究  摘要采用尤先科孵化器孵出的后背鲈鲤鱼仔鱼24557尾,在有微流水、充气装置的室内苗种车间,水温16.53~24.90℃的条件下,用直径为1.07m和1.98m,体积为0.66m3和2.56m3的圆形玻璃钢养殖水槽培育鱼苗;初孵仔鱼全长10.05mm,呈金黄色,卵黄囊很大,经74d的培育,获平均全长50mm的鱼种21300尾,鱼种成活率为86.7%。  关键词后背鲈鲤;苗种培育;成活率  中图分类号S965.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8-0243-01  后背鲈鲤,又称花鱼,分布

2、于澜沧江、怒江水系,现已成为濒危珍稀鱼类[1]。有关后背鲈鲤的研究仅见后背鲈鲤胚胎发育研究[2]、后背鲈鲤人工繁殖技术研究[3]及后背鲈鲤人工驯养研究,未见后背鲈鲤鱼苗种培育方面的相关研究报道。笔者在华能澜沧江苗尾?功果桥水电站鱼类增殖站对后背鲈鲤的人工驯养、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苗种培育进行了研究,并实现了后背鲈鲤鱼子一代2万尾的增殖放流。  1材料与方法  1.1水源条件  水源系山泉水,四季水质清新,水温冷凉,年均水温、最低月(1月)平均水温、最高月(7月)平均水温分别为15.39、9.66、22.30℃。

3、研究期间月平均水温为15.51~22.18℃,最高水温为24.90℃6,最低水温为16.53℃。  1.2苗种培育车间条件  开口苗培育车间由30口圆形玻璃钢养殖水槽组成,每口水槽水深0.72m,水体积0.66m3,30口玻璃钢养殖水槽总水体体积为19.8m3;鱼苗培育车间由40口圆形玻璃钢养殖水槽组成,每口水槽水深0.83m,水体积2.56m3,40口玻璃钢养殖水槽总水体体积为102.26m3。每口水槽均设有独立的上进水、下排水及充气装置,形成微流水;车间配有水处理装置,可循环使用,加注新水方便。  1.3研究鱼来源  2014年

4、3月,利用华能澜沧江苗尾?功果桥水电站鱼类增殖站培育的后背鲈鲤鱼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至3月29日共孵化出平均全长10.05mm的初孵仔鱼24557尾。  1.4初孵仔鱼的早期发育  后背鲈鲤受精卵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出期8个阶段。在水温12.0~15.5℃(平均13.9℃)条件下,用尤先科孵化器孵化,开始出膜、出膜50%、全部出膜完毕的时间分别为190.1、274.0、290.0h,整个出膜时间持续100h。仔鱼孵出量、孵化率分别为24557尾、90.4%[2-3]。  初孵仔

5、鱼全长9.5~10.6mm,肛后长占全长的26%,身体除卵黄外呈透明,含有很大的卵黄囊。仔鱼静卧尤先科孵化器底部,极少活动。  1.5初孵仔鱼的培育  初孵仔鱼至平游前,用尤先科孵化器246h微量滴水培育。这一阶段,仔鱼靠卵黄囊提供营养,维持生命,不进行人工投喂[2-3]。  1.6幼鱼培育  1.6.1丰年虫卵的孵化。选用超鹰牌丰年虫卵,在孵化桶中配制20‰的盐溶液,pH值范围7.8~8.5,每升溶液中加入2.5g丰年虫卵,将气石放入孵化桶底部连续充气,放入加热棒,使温度控制在26℃,用强光照射,24h后用浮游生物网过滤,清水冲洗

6、后即可投喂。  1.6.2幼鱼分级培育方法。仔鱼部分开始平游、全部平游的时间分别为孵出后8、12d。待仔鱼全部平游后转入直径为1.07m、高0.8m的圆形玻璃缸中培育。放养量为0.3万尾/m3。鱼苗全长在25mm以下时,投喂丰年虫,日投喂量为每1万尾投喂20~60g丰年虫卵孵化的丰年虫;全长达35mm时将幼鱼从开口苗玻璃钢中转入鱼苗车间玻璃缸中,放养量为0.12万尾/m3。投食饲料选用丰年虫加通威牌111鲤鱼种料混合投喂的方法,日投喂量为:每1万尾投喂30~40g丰年虫卵孵化的丰年虫及80~100g破碎机破碎的适口饲料[4-5]。 

7、 1.7日常管理  投饲采用“四定”原则,不投喂变质饲料,不随意改变饲料的品质。初孵仔鱼用虹吸管,35mm以上幼鱼用吸污机,每天清除一次玻璃缸中的污物、残饵、鱼粪便等。发现死鱼及时捞出并检查。投喂饲料前关闭玻璃缸进水口,投喂30min后再开玻璃缸进水口,以确保饲料不被冲走。每次投饲1h后要检查饲料的残余量,以便及时调整投饲量。每天睡觉前要检查玻璃缸中的进排水口是否有异常[2-3]。  1.8病害防治6  苗种培育期间没有鱼病发生,主要采取的鱼病防治措施如下。  1.8.1水霉病防治。防治方法:分缸时间安排在上午,头天晚上停食1次,所

8、有操作均为带水操作,这样不会使鱼苗有太大的损伤。分缸后用浓度4mg/m3的食盐与小苏打合剂(1∶1)浸泡20min,可有效抑制水霉病的发生或发展。  1.8.2小瓜虫、锚头蚤等病的防治。防治方法:每隔15d用0.04mL/m3伊维菌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