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热能发电研究

人体热能发电研究

ID:31361947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人体热能发电研究_第1页
人体热能发电研究_第2页
人体热能发电研究_第3页
人体热能发电研究_第4页
人体热能发电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体热能发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体热能发电研究  摘要:温差发电技术能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具有清洁、安全、无运动部件的优点,人体体表热量收集的刚性温差发电器,存在着器件可靠性差、制造成本高、柔性穿戴式湿差发电器的输出功率较低,无法满足穿戴式电子设备供电需求,严重制约了穿戴式温差发电器的应用。基于人体热能发电的优缺点世界各国科研人员从不同角度展开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人体热能发电温差发电机发电特性  中图分类号:TM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a)-0027-02  1微垫温差发电器  温差发电器是能将人体热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穿戴式电子设备供电口温差发电器的工作原

2、理是基于塞贝克效应,将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材料构成闭合回路,当两个接点温度不同时,将热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现象。温差发电具有5个优点:(1)无机械运动部件;(2)温差存在时,能将热能转化为电能;(3)体积小,便于携带;(4)性能稳定,寿命长;(5)安全无污染。目前,国内外已针对微型温差发电器的结构设计与制造,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2016年,ZhisongLu等人制造了一种可穿戴的纺织型温差发电器,制造工艺为:在纺织层上打孔,孔内沉积P型和N型纳米热电浆料,并涂覆银膏作为导电层。实验表明,在温差为5~35K时,最大输出电压达到l05mV,而且经100次弯曲和扭转,温差发电器的输出性能

3、基本不发生改变,该纺织型温差发电器结构为穿戴式电子设备提供了新的供电方案。  2微型温差发电器结构改进研究  2008年,美国的Bell指出,为拓展温差发电器的应用,大多数研究均集中在如何制备得到较高ZT值的热电材料方面,而对于温差发电器的结构设计和应用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见。但是,拓展温差发电器的应用,不仅需要提高热电材料性能,结构设计和制备工艺优化也值得重点研究。近年来,研究者们设计并制造了各种各样的微型温差发电器,通过结构和制造工艺的优化来提高器件的热电性能。按照热电臂的结构类型和热流传递方向,将微型温差发电器的结构形式分为3类:薄膜、水平型;薄膜、垂直型;块体、垂直型3种温差发电

4、器。  2.1薄膜、水平型温差发电器  薄膜、水平型温差发电器通常将热电薄膜和电连接层加工在水平衬底上,利用热电臂冷热端的热量传递不均匀产生温差发电。热电臂一般采用磁控溅射、物理、化学沉积、丝网印刷等工艺加工成热电薄膜,从微加工技术上来看是比较成熟的。温差发电器结构通常为刚性,具有体积小、热阻大、电阻大的特点。为了??大冷热端温差,一般采用刻蚀工艺加工空穴或凹槽来降低冷端热量传导。5  2010年,JinXie等人提出一种桥架式的平面型温差发电器结构设计,通过沉积磷和硼重掺杂的多晶硅热电薄膜和电连接层形成热电硅,为了优化热通量,热电薄膜嵌入真空腔中。温差发电器从底部的硅衬底吸收热量,

5、硅衬底的真空腔能够阻止热量传递到热电臂冷端,而散热层的真空腔能够有效阻止热电臂的热端热量散失,同时能增强热电臂冷端散热,有效地提高了热电臂的冷热端温差。该温差发电器所占区域为1cm2,当温差为5K时,输出开路电压达到16.7V,输出功率为1.3μW。  2013年,TeahoonPark等人提出一种平面型柔性温差发电器,在薄膜基底上印刷P型和N型热电薄膜,热电树料为有机聚合物PP-PEDOT浆料。该柔性温差发电器能任意弯曲、祖转、剪巧,当指尖触碰温差发电器的一端时,输出电压达到590μV有机聚合物型温差发电器具有良好的柔性,但缺点是热电性能较差。  2.2薄膜、垂直型温差发电器  将

6、薄膜、水平型温差发电器中的热电薄膜直立,就能得到薄膜、垂直型温差发电器。通过基底的结构设计将加工的热电薄膜呈一定角度直立,一般采用气相沉积、丝网印刷、磁控溅射等工艺制备,微加工技术比较困难。热电薄膜直立后,由于热电薄膜的热阻大,热损失较少,温差得以保持,但内阻过大也导致输出功率受到限制。  2011年,WeiW等人设计了一巧层叠形式的温差发电结构,通过电化学沉积在聚合薄膜基底上制备P型和N型基热电薄膜,薄膜热电臂的尺寸为3.6mm×0.4mm×20μm,热电薄膜串联形成阵列。将制造的热电阵列层通过基底结合,并将相邻两层的引出端进行电连接,形成层叠形式的温差发电器。该结构将热电臂直立,

7、能有效保持住热电臂冷热端的温差。在温差为20K时,该温差发电器的开路电压为630mV,内阻为3.8kΩ,最大输出功率为37.35μW。5  2013年,L.Francioso等人设计并制造了一种新型的波浪型温差发电器,如,以波浪型的PDMS作为支撑基底,聚酰亚胺紧密贴合在PDMS上,热电薄膜和电连接层通过磁控溅射工艺沉积在聚酰亚胺基底上,构成了一种柔性温差发电器。采用上述工艺制造100组热电对,温差为40K时,最大输出功率为32nW。  2.3块体、垂直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