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随笔

“生本教育”随笔

ID:31364682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生本教育”随笔_第1页
“生本教育”随笔_第2页
“生本教育”随笔_第3页
“生本教育”随笔_第4页
资源描述:

《“生本教育”随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生本教育”随笔  我是一名初中数学老师,参加工作已经两年多了。参加工作前总认为只要能把课讲明白的老师就是好老师,但工作后,当学校提出“生本教育”时,我才知道完全不像我想的那样简单。  生本教育是把我们的教转化为让学生自己去学和做,使他们成为整个教育的主人,我们教师只是“仆人”。是以生为本的教育,以生命为本的教育。  现在大部分人都认为分数就是一切,而忽略了学习的过程。过去我们教学根本没有认识到学生学习的天性,每天只是靠老师往学生脑子里灌输知识,告诉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哪些知识必须回家背熟记住,哪些作业必须完成。我们可曾想过,我们越是生往学生脑子里灌,学生就越不愿意学,

2、越不愿意学上课就越会“捣蛋”。有一本书上曾说有一个学生学习不好,上课总搞小动作,来上课的老师都希望他上课时能安安静静的睡上一觉。这个学生说了:“所有的老师都让我上课睡觉,我哪来那么多的觉睡呀。”4从这个例子就体现出,要想让学生认真学习,不光是老师要讲的精彩,而是需要让学生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现在我们教学的弊端就是把大量的可以依靠本能获得的东西变为必教之物,什么知识都是由老师去教而没有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导致让学生失去了自己获取知识的快乐,进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本来聪明的学生也变得笨了。而要想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很简单,就是让教转化为学,教也就是为了学。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生

3、本教育。  对于生本教育我们在教学改革中,曾经注意到了方方面面,所有我们能想到的,新的,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做法,都摆到我们改革的目标里。我们也曾想要在教学中实行探究学习,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想要让学生走向生活世界,但很快就感到完不成教学任务,实现不了教学计划,于是不得不退回到原来的做法。甚至我们根本不信任学生,总认他们根本探究不到本节课该掌握的知识。我曾经也这样认为,但我做了一些简单的尝试,发现我的想法是错的。  去年我带的是初三毕业班,课业非常紧张,复习阶段每天都是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然后上课我再对部分习题进行讲解,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效果并不好,很多知识都讲过了,但是

4、再出现时学生还不会,甚至遇到曾经讲过的原题也一点思路都没有。这时我就思考,光靠我讲是不够的,学生们自己不去动脑,我讲再多他们也消化不了。于是,我想到了“生本教育”4这个词,我便做了大胆的尝试。我把课堂交给了学生,由学生上黑板讲题,下面的同学提出问题,我再补充不足之处。刚开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举手上黑板讲,即使有举手的也是成绩较好的那几个,而且在讲题时有些同学根本不参与课堂活动,甚至走神。回到办公室我进行了反思之后便改变了策略。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参与进来,我每天都会提前布置讲题任务,按照班级学生层次安排不同的题目让他们准备,然后第二天再由他们进行讲解。结果我发现课下讨论问题

5、的同学多了,而且到办公室问我题的同学也增多了,原因就是我给他们安排的题目他们怕讲不好上黑板上丢面子。在这种压力下班级的学习氛围浓了,而且全班同学都被调动起来。虽然课堂交给学生后,不如我讲题讲的多,但是他们却都接受了还能能够牢牢记住,并且我能在他们成功讲完一道题后看见他们脸上灿烂的笑容。阶段考试班级还取得了好成绩,我非常高兴。因此我们要充分的相信学生,他们自己能完成的我们就不要代替。这不仅使我变轻松,更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感受着学习的快乐。  把课堂交给学生也是有一定的技巧,学生就像是一群羊,虽然应该放出去让他们自己去寻找新鲜的嫩草,但是也应该有牧羊人引领它们去长有嫩草

6、的地方。今年我带的是初一学生,我也信心百倍的打算采用生本教育教学,可是我失败了。初一知识非常简单,与生活也联系紧密,每天上课时我都会从生活出发引出课题,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把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学中我提出了很多问题由同学们讨论,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是学生迟迟没讨论出问题的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最后还没能完成教学任务。课后我反思了一下,不是学生笨不会讨论,而是我这个引路人没做好,没能给他们指引一个方向让他们去挖掘知识,也就是说我提出问题后,没能提出一些小问题做铺垫。因此,生本教育中学生为主是必须的,但是老师为导也是必不可少的。4  为生本教育我

7、尝试了一堂新授课《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拿了学校一等奖,虽然只是校级,但我也很开心,这是我感觉最成功的一堂课。课堂内容虽然多,但是每一个环节我都设计让学生亲自动手去研究,拿两个硬币当圆、拿准备好的两个圆环(抽象为圆)上黑板上展示、用幻灯片展示等,两圆位置关系中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也是由学生小组讨论出来的结果。就连例题也是由小组讨论,然后再派代表讲解,思路清晰,答案准确。这一节课我讲的还不到10分钟,但最后小结时同学们却没落下任何一个知识点。这节课的成功不仅证实了生本教育的可行性,也证实了小组力量的伟大。从这之后我将我的班级分了几个小组,每个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