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ID:31368567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_第1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_第2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_第3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_第4页
资源描述: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摘要:无机非金属材料凭借高熔点、高硬度、耐腐蚀、耐磨损、高强度和良好的抗氧化性等属性广泛的应用于工业领域。本文对石墨烯复合材料进行制备,分析其性能表征,旨在对石墨烯及其他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应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石墨烯;制备;性能表征  中图分类号:TB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2(c)-0000-00  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高强度、多功能等多种优越性能,是高技术产业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目前在各个工业部门以及空间技术、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光电子技术、红外技术发展方

2、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石墨烯为例,对磷化铜纳米粒子修饰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进行分析,旨在对石墨烯及其他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有所帮助。  1石墨烯与磷化铜性能分析:磷化铜存在特殊的电化学嵌锂性能,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极具潜力,而且其体积容量几乎是石墨的4倍。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磷化铜优点是初始放电容量高,电化学活性高;缺点是在充放电的过程中,由于脱锂/嵌锂产生的应力使得磷化铜活性物质形貌结构发生变化,导致放电容量的迅速衰减。磷化铜纳米粒子与导电性、热稳定性较好的基体材料复合是改善材料电学性能的有效途径。4  石墨烯具有很高的柔性、优良的导电性和

3、热稳定性,可以从结构上限制磷化铜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与收缩,同时石墨烯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可以提高电子的传导速率。因此,通过石墨烯复合磷化铜可以有效的提高其电学性能。  2磷化铜纳米粒子修饰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  2.1一般材料:氯化铜(CuCl2?2H2O,AR,上海埃彼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白磷(P4,AR,天津富宇化工有限公司);石墨粉(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西安化学试剂厂);水(二次蒸馏水)。  2.2氧化石墨烯的制备:使用天然的石墨粉,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合成氧化石墨烯。使用超纯水对粗产品进行洗涤,至pH约为6。

4、最后进行真空冷冻干燥等到固体氧化石墨烯。  2.3复合材料的制备:精确的称量出10mg氧化石墨烯固体与准确量取40mL氨水溶液(28%)加入到50mL的聚四氟乙烯反应釜内衬中,超声分散2h,直到反应釜中的固体物质完全分散,溶液变的均匀。加入50m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超声至CTAB完全溶解,将50mg氯化铜(CuCl2?2H2O)加入反应釜中,磁力搅拌30min。期间超声分散注意水温保持室温。加入100mg黄磷(YP),将内衬密封至不锈钢釜壳中,在140℃恒温干燥箱中连续反应12h。待反应完成后,取釜,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的黑色粗产物用苯、无水乙醇、蒸

5、馏水依次洗涤数次,来除去副反应生成的杂质。最后将清洗完全后的产物,在60℃真空干燥箱内恒温干燥6h,完成后,收集样品待用。4  3磷化铜纳米粒子修饰石墨烯复合材料性能表征:样品的物相和纯度同样用D/Max-3c型XRD进行检测;样品的形貌分析利用日本HitachiS-4800型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FEITecnaiG2F20S-TWIN)观察。  3.1结构分析  Gr和Cu3P-Gr复合物的XRD图见图1所示。  通过图1可知,GO位于10.4°的(002)特征峰(图1a插图)对应0.850nm的层间距。当溶剂热反应完成后,G

6、r在大约24.4°处出现一个较宽的峰,其对应的层间距为0.365nm,这说明在该溶剂热体系下GO被还原成Gr。复合物中主要的(112),(202),(211),(300),(113)和(212)晶面分别出现在36.0°,39.1°,41.6°,45.1°,46.2°和47.3°,能够对应Cu3P的标准卡片值(JCPDS号为71-2261)。其中复合物XRD中出现明显的宽峰(图1a黑框标记处),这直接说明Cu3P锚定在石墨烯表面。EDS图分析结果表明在复合物中仅存在Cu、P、O和C四种元素,这点与XRD图分析结果一致。对存在的元素的含量分析发现,复合物中C:O接近1

7、1:1,这说明复合物中氧化石墨烯还原的程度较高。  3.2复合物的电学性能:石墨烯作为锚定点保留了其优异的电学性能,同时与纳米Cu3P粒子相互交叠加大了夹层间距和更丰富的微孔结构,两者协同提供更多的储锂空间。有效的提升了复合材料的充放电比容量,解决了单一组分材料的电学性能缺陷。  此外,Cu3P-Gr复合材料和单一组分Cu3P都在0.75V左右出现了明显的充放电平台,这可以归结于Cu3P+3Li→4Li3P+3Cu这一反应。同时,Cu3P-Gr复合材料比单一组分Cu3P充放电平台更长更平稳,这说明石墨烯的加入有效的减少了纳米Cu3P粒子所带来的体积效应,且石墨烯优

8、异的电学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