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的栽培与养护技术

杜鹃花的栽培与养护技术

ID:31369183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杜鹃花的栽培与养护技术_第1页
杜鹃花的栽培与养护技术_第2页
杜鹃花的栽培与养护技术_第3页
杜鹃花的栽培与养护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杜鹃花的栽培与养护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杜鹃花的栽培与养护技术  摘要:杜鹃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无论是家庭园艺还是大批量培育都是较为常见的花卉种类之一。本文探讨杜鹃花的大批量培育过程中的不同品种针对性栽培和养护技术。  关键词:杜鹃花;栽培;养护;技术探讨  杜鹃花(学名:RhododendronsimsiiPlanch)又名映山红、山石榴,是一种常绿或平常绿的灌木植株。我国古代传说杜鹃是由古时的杜鹃鸟日夜哀鸣之后啼血染红的一种花朵,故称杜鹃花。杜鹃花一般在春季开花,每簇花2~6朵,花冠形状多为漏斗形,颜色有多种,例如红色、浅红色、杏红色、雪青色、白色等

2、多种颜色。  1我国常见的杜鹃花栽培分类  全球已发现的杜鹃花约900种左右,通常根据不同的海拔、不同气候条件等会形成很多不一样的植株形态,但是在我国广泛栽培的杜鹃花(未计算家庭单独培育的稀有品种)大概有300种左右,笔者对这些种类的杜鹃花的形态、形状、亲本和来源等将其分为4种,如东鹃、毛鹃、西鹃、夏鹃。4  东鹃是东洋鹃的简称,来源于日本的移植,东鹃通常体型较小,分枝散,一般在4月开花,着花比较密,花朵直径2~4cm,最大不超过6cm,花色繁多。一般品种为新天地、血月、碧止、日之出、四季之誉等。毛鹃也叫作毛叶杜鹃、

3、大叶杜鹃等,花形较大,单瓣居多,颜色以红色、杏红、白色居多,一般品种为玉蝴蝶、紫蝴蝶、琉球红等。西鹃是源自西洋的一种杜鹃花,最早在西欧的荷兰发现和培育,是多种杜鹃杂交而成,花型和花色是比较多的一种杜鹃花。夏鹃是一种引自印度和日本的杜鹃花,通常发枝较早,开花时间相对较晚,开花期为5月或6月。一般品种为长华、大红袍、五宝绿珠,等。  2栽培及养护技术简介  2.1土壤  杜鹃花是一种喜荫的植物,所以园艺的杜鹃栽培多半选择有树荫的地方作为培植地,在大范围的绿化培植过程中应当注意选择搭配乔木。杜鹃花的土壤应当选择偏酸性土壤,

4、要求土壤积水不应该过多,尤其避免碱性土,可以适当在土壤中掺加一定量的碳泥土。  2.2栽培  杜鹃花的栽培时间一般要求初春或者晚秋,这个季节的日照条件相对更适宜杜鹃花的扎根,其他季节的栽培一定要设置一定的遮阴设施。定植过程中应当让杜鹃花的根系和土壤有一定的紧实度,但是不宜过高,杜鹃花的根茎附近土壤面呈弧形状态,便于保护偏北方的杜鹃花在天气寒冷过程不易受冻,对土壤表面的排水也有利。  2.3培育温度  杜鹃花的培育一般适宜在15~25%,最高适应温度为32%,春季搬出室外,秋末即可搬入室内进行培育,冬季室内培育一般保持

5、温度范围为5~10%,低于5℃的室温可能导致花卉凋零。  2.4浇水4  杜鹃花对土壤的湿度要求较高,一般保持润而不湿为宜。露天栽培的杜鹃花一般3天左右浇灌1次,天气炎热时可以每日浇水1次,水质偏酸性为宜,严禁碱性水浇灌。夏季浇水过程中不适宜用温度过低的冷水,冬季浇水时应当适当减少浇水次数。  2.5施肥  春初施肥可以选择有机肥作为基肥,待植株进入开花期可以采取2~3周追肥1次。进入夏季至盛夏均可停止追肥,待进入初秋即可追肥,便于杜鹃的生长。杜鹃花喜肥但是切忌浓肥,通常的施肥肥料制作可以利用内脏、洗肉水、淘米水、瓜

6、果皮、菜叶等进行发酵,适当添加一定的化学合成肥料。  2.6修剪  修剪枝叶是杜鹃花日常的维护管理工作之一,从植物学的角度来看,修剪枝叶是控制植物营养分配和生长发育的最重要人为干预手段。花蕾期的杜鹃花修剪更为重要,合适的摘蕾能够让养分供给更适宜的花蕾,对花蕾期的叠枝、密枝、交叉枝等尤其注意,避免花蕾因营养不足而枯萎或者花型弱小。  2.7花期调整  杜鹃花一般春季开花,培育过程如果想要得到较早的开花可以在1月中旬将植株生长的环境调节至20%及阳光充足的地方;如果想要让花期适当推迟可以在早春时节将植株所处温度调整为5℃

7、4左右,到预定花期提前的20天进行温度适当调整。除了温度调整花期外,修剪法也可以调整杜鹃花花期,例如开花后马上将花枝剪下,10月下旬即可开花;植株生长旺季修剪可以让花期延时30~50天左右。  2.8病虫害防治  杜鹃花虫害主要是红蜘蛛和蚜虫等,采取合适的杀虫剂进行杀虫效果较好。病害主要是黑斑病,这种病害可以通过增加光照和空气流通来进行防治。  3结语  杜鹃花是一种集药用和观赏为一身的品种,同时也是我国部分省市的省花、市花,杜鹃花相对来说较为娇气,所以在栽培和养护过程中应当充分了解杜鹃花的生活习惯和植物学要求,选择

8、较为合适的培育条件和养护技术。  (责任编辑荷初)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