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情入境,体悟形象

入情入境,体悟形象

ID:31390029

大小:10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入情入境,体悟形象_第1页
入情入境,体悟形象_第2页
入情入境,体悟形象_第3页
入情入境,体悟形象_第4页
资源描述:

《入情入境,体悟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入情入境,体悟形象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把握诗人情感变化。  2.分析诗中体现的诗人形象。  教学重点:“情乃诗之胚”,重点体会诗歌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诗句分析诗人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掀开中国文坛的红盖头,酒香随清风徐来,诗和酒相从相随,有着一种天生的缘分。长安城中风流倜傥的饮中八仙朝我们迎面走来,走在最前面的就是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  李白好酒,很多作品都是在酒意正浓时,一气呵成,读来带着浓郁的酒香,他不仅自己爱喝酒,而且爱劝人喝酒,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李白,走进

2、一次盛宴,去领略李白劝酒的艺术――《将进酒》  二、品感情,自由朗读文本,自主把握诗歌的情感  朱光潜先生说:“读诗能培养我们纯正的文学趣味。”4让我们用琅琅书声亲近文字。  1.学生朗诵秀。请学生推荐一位同学朗诵诗歌。  2.听朗诵录音。推荐任志宏朗诵版本。  小结:教师暂不做评价,请学生点评。学生读音准确,有情感的起伏,艺术家的朗诵更是情感饱满,注意了声音的起伏,做到了抑扬顿挫。  然后,教师做诵读指导:声音的抑扬顿挫,源自于情感起伏、变化。朗诵有感染力,必须对诗歌情感有准确把握和深刻体会。  3.引出问题: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解释“基调”,贯穿诗歌始终的情感倾向和情感态度。)

3、请学生选择合适的表达情感的词语概括,并从文中找到依据,说明理由。(感情基调:“愁”。)  4.疏理诗歌的情感线索:悲叹―寻欢―愤世嫉俗―狂放―愁苦  悲叹:“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因年高,白发生而悲,不禁让人思考,是什么让早上的青丝,在晚上就变成了白发,仅仅因为年龄的增长,人到暮年而背吗?  寻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短暂,需及时行乐。所以李白不忍光阴虚度,纵情享乐,尽情欢娱。他的方式便是“喝酒”。虽然这里说“得意”,其实更是深深的自我解嘲,按照当时的“成功学”,此时的李白不仅不得意,反而在功名上是失意的,但是他乐观、狂放,谁又能说他不是生活的勇者和

4、胜者呢?  愤世嫉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不被暂时的不顺压倒,不被现实的黑暗吓倒,极度的自信,相信终有一展才华的机会,金钱乃身外之物,散尽还会再有,洒脱当如李白。4  狂放:“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钟鼓馔玉”代表是富贵的生活,这种富贵在古代就是官宦身份的代表,李白把功名看淡,把财富看淡,只想做一个因为“酒”而留名千古的“饮者”,难怪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他“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狂放至此无人能及。  愁苦:“与尔同销万古愁”,我们不知道李白的愁绪有没有经过这次痛饮而消除,但是从这里

5、看出,李白有“万古”的愁绪,毋庸置疑。他渴望消解,渴望超脱,没有沉溺在无尽的愁苦中不能自拔,他有积极的改变的诉求。这也是李白洒脱个性的体现。  三、悟形象,从情感起伏变化中,读到了怎样的李白形象  我从读到了一个的李白形象。  (给一遍朗诵的时间,相互讨论,注:学生充分讨论,自由发言,言明理由。)  学生生成预设:自信,自负,豪放,洒脱,愁苦……  如:我从天生我材必有用,读到了一个自信的李白形象。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饱读诗书,渴望济事,虽然仕途不顺,但还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相信终成一展抱负。  四、探实质,诗人的愁绪,是否消解?  诗人驾文字之舟,承感情而来,抒发人生大义。诗歌的内容

6、和情感与诗人的经历和人生态度有必不可分的联系。  其一,人生关键词:25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4  30岁初入长安无功而返  42岁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44岁奸佞当道赐金放还  52岁与友畅饮作《将进酒》  人生在得意和失意间游走,他是一个出色的诗人,但绝不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  其二,对功名的态度:他始终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是面对现实的不如意,又“但愿长醉不愿醒”。  其三,对利禄的态度:对金钱“千金散尽还复来”“钟鼓馔玉不足贵”。  结论:李白是个旷达其表,悲愤其里;是个洒脱其表,郁结其里;是个狂放其表,愁苦其里的人。他是一个矛盾的个体,一方面受着老庄虚无主义的影响,求仙问道,钟情

7、山水,豪迈、洒脱,飘于空中,不接地气,是一位谪仙人。另一方面受着孔孟思想的影响,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无法真正放下。  然而,李白让人为之动容之处正在于它的这份放不下,让他不仅是一位仙人,而且是一位具有现实情怀的有责任有担当的大丈夫。  五、课后问题探究  因矛盾而更真实、鲜活的李白带给你怎样的感受?300-500字评价。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