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ID:31395815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_第1页
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_第2页
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_第3页
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1.教师要拓宽作文题目的范围,不能在题目上过分限制学生,使他们有比较宽泛的思维空间。例如,作文题《×××,我想对你说》就为学生创设了任意倾诉的空间,生活中熟悉的、陌生的人和物都可以成为学生倾诉的对象。没有了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的思绪就会像喷涌而出的泉水,感情自然会得到更好的流露。  2.丰富作文训练的形式。现行教材中安排的训练形式多为命题或半命题的写人、写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表达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选择自己乐于采用的训练形式。结合课文内容,适

2、时进行续写作文、想象作文、编童话故事等。  3.巧用古典诗词,让作文妙笔生花。好的文章往往辞藻华美、妙语连珠、清秀隽永,令人回味无穷。古典诗词作为中国语言的宝库,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贵的语言素材,巧妙合理地运用,可以让作文摆脱枯燥晦涩,脱胎换骨。古典诗词的使用方式大致可以分为直接引用、化为己用、巧妙仿用三种。直接引用是最简单、最直接的一种运用方式,对作文具有巧妙的点缀作用。如:“太阳把光芒洒在湖面上,一阵微风吹来,荡起层层涟漪,显得格外绚丽。大片的莲叶衬托着荷花,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

3、花别样红’啊!”古诗的恰当引用为这篇作文增添了不少色彩。化为己用是对古诗词的重新演绎,不是照搬。合理的想象,辅以优美的辞藻、巧妙的修辞,能让读者觉得似曾相识而拍案叫绝。如“4夏天的早晨,我常在这条树荫的路上散步,每次我都从这条路边的高房里,听见一串琴声飞出来,轻轻地敲打着从树荫中透射过来的阳光,也摇动着枝头的树叶……”(选自柯蓝《树荫路上的琴声》)这分明就是“琴声寂静树云深”的精彩演绎。  4.贴近生活,激发兴趣。叶澜说:“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在习作训练中,教师

4、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情感、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训练内容,让学生写自己所能写的、想写的东西,使学生一看到题目,便产生习作的兴趣和冲动。这样学生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才会爱上习作,才能写出生动具体、富有生活气息的文章。  5.以信息技术为平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热爱作文的强大内动力,利用信息技术集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于一体的功能,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通过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可有效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传统的作文

5、教学,因为教具有限,因而在上作文课时不可避免地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不能有效引发学生的兴趣。而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可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而开阔。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找准教学切入点,把作文内容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营造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激活思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写作中。如在学习“我的书包”4等状物类作文时,传统的教学一般是采用指导学生看看、摸摸、想想、说说、写写的方法。由于小学生对书包司空见惯,加上语言积累较少,往往难以表达对书包的喜爱之情。而

6、借助多媒体课件,可在音乐的背景下,把一个活灵活现的卡通书包展现在学生面前:画面上,一个多彩的书包旋转而出,接着慢慢打开,首先是文具盒从里面站起来,它拍拍身子,指指身上的图案,又比划自己的形状,然后得意地打开,把各种笔、尺子等一一拿出来展示一番,又钻进书包里;文具盒走了,各种教科书微笑着出来,翻开书页,展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各种作业本也露出小脑袋,向大家展示小主人那清楚、整洁的字体;然后,可爱的小水瓶也跑出来,向大家挥舞着小手;最后,书包挥挥手,画面上出现“BYE-BYE”几个字飘逸而去。这种信息化

7、的教学情境,妙趣横生,把一个很普通的书包展示得活灵活现,令学生开怀大笑,在不知不觉中抓住了书包的形状、色彩、图案等特点,印象深刻,真正体验到作文的乐趣,效果不言而喻。  6.丰富阅读,拓宽习作视野。阅读是习作的基础。入选教科中的文章都是经典之作,学生在阅读训练中学习别人的遣词用语,篇章结构,可以搭建一条通向习作的途径。然而学生的阅读不仅限于教科书的文本,还必须读不同类型的书,博采众家之长。鲁迅先生在谈论读书时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8、他还告诫我们:“专爱文学书不好。有些人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得,后来就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由此可见,学生读书应博览群书,集收广益。我的学生不仅坚持“每日一诵”“课前一吟”“每周歌”“每月一赛”的经典诵读,而且组织学生每周一课时的课外读书时间,每个学生自带读本,相互换读,全班40个学生就有40种不同的书籍供大家赏阅。我发动家长陪同学生一起“亲子阅读”4。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养成一种读书习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就有“悬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