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须有效b学,须快乐b

教,须有效b学,须快乐b

ID:31396313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教,须有效b学,须快乐b_第1页
教,须有效b学,须快乐b_第2页
教,须有效b学,须快乐b_第3页
教,须有效b学,须快乐b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须有效b学,须快乐b》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须有效B学,须快乐B  教学必须有效,学必须快乐,这才是有效性的教学。那么如何开展有效性教学呢?笔者认为必须从教学无效的原因说起,并谈谈自己开展有效教学的一些想法,与大家分享。  一、对学生实施了“过剩的”教育  知识,是否越多越好?反思我们每个人,从师范、高中、大学毕业,多年以后你记得多少书本知识,用得上多少书本知识,越是高深的知识,用得越少,离自己工作涉及的专业知识越远的知识,忘得最快,乃至于最后忘得一干二净。  二、重知识的增加,轻能力的增长  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去企业应聘时被拒之门外。一位企业高管曾这样说:

2、“我们不需要没有生存能力的羔羊。”高分低能成为现在很多高中生,甚至是大学生的代名词。高分背后平庸的他们,最终将被残酷的社会竞争所抛弃。是什么让他们外强中干呢?也许是中国的应试教育扼杀了他们的天赋和创造性。没有了创造性的他们就像漫天飞舞的蒲公英,看似自由,实则身不由己。很多人拼了命的做题却达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位教授给出了这样精彩的评价,他说:“缺的是能力,补的却是知识,那么花再多的钱,再多的时间,也只能是南辕北辙。”4  因此,反思我们的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创新,重技能,轻情感。有效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真正

3、的人!培养出能够走出校门,找到较好的工作,能让自己过上幸福生活的人。  三、课堂老师讲超过了学生讲  教师的讲解,学生是否就能理解?课堂上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是否听得津津有味?“讲”不等于学生能“懂”,学生能“懂”不等于学生能“会”,学生能“会”不等于学生能“通”。因此,教师的讲解与学生能领会和应用不一定成正比例。那么怎样的讲解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呢?教师的讲解不是告诉,而是引领,是启发,即启发学生思维,教给学生方法。启发学生思维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老师说:我班的学生笨,调不动。为什么调不

4、动?一是缺乏意识,即缺少调动学生的意识。课堂上,教师首先要控制表达的欲望。只有老师少讲了,学生才能多讲!所以,教师要将讲解的时间减下来。为了让学生多讲,有时候老师还要在学生面前故意示弱――老师不懂,老师不明白,谁来帮讲一讲,让学生来取代你,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体现了。二是没有训练。学生课堂上怎么听讲、怎么提问、怎么质疑、怎么讨论、怎么回答都要经过训练,只有训练有素的班级,学生的数学能力才能增强,思维才能活跃,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才能增强。在物理实验室,动手太重要了,要敢于动手,不要怕做错,自己想办法去完成,这就是培养创造

5、能力。这比学书本知识更重要。  因此,课堂上老师要打破应试评价这一瓶颈,不要只顾灌输,逼迫学生只会记忆和机械训练,只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忽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人才的理念上有偏差4  我们注重培养的是聪明的孩子,而非智慧的学生,而西方发达国家往往培养的是智慧的学生。请看聪明孩子与智慧学生的差异:  聪明的孩子智慧的学生  1.能够知道答案1.能够提出问题  2.带着兴趣去听2.表达有力的观点  3.能理解别人的意思3.能概括抽象的东西  4.能抓住要领4.能演绎推理  5.长于记

6、忆5.长于猜想  6.喜欢自己学习6.善于反思、反省  在反复、机械的训练与频繁的考试中,孩子们创新性的思考与表现能力、批判思维就能培养吗?在一味强调基础知识的扎实、彻底中,更不能忽视的是那些暂时不喜欢学习的孩子。  这样培养的学生以后还有“后劲”吗?以“学会”为目的的教育是寻找已知世界的现成答案;以“会学”为手段则培养的是未知世界的探索者。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学会的学生,是会学的学生。  学习,固然成绩重要,但更要重效率!以勤补拙,谁的“勤”谁的“拙”?绝不能以学生的“勤”,补老师的“拙”!分数重要,但潜能、发展更

7、重要!  学生在取得高分的同时,他是否愉快?进入初中、高中以后,是否具有潜力?毕业以后,是否眷念母校?  没有分数,今天过不了关;只有分数,明天过不了关。  如果我们的教育,连学生的健康、生命都不关注了,我们的教育还是4“完善”的教育吗?  聚焦教育的真谛,是使人成为人,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而不是有知无识的“两脚书橱”!所以我的教学追求什么,追求让学生学习快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让他们的生活更美好,更幸福!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有效的教育!  编辑张珍珍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