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教师效能研究概览

国外教师效能研究概览

ID:31396659

大小:11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9

国外教师效能研究概览_第1页
国外教师效能研究概览_第2页
国外教师效能研究概览_第3页
国外教师效能研究概览_第4页
国外教师效能研究概览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外教师效能研究概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国外教师效能研究概览  摘要:教师效能是教师特质、教学能力和行为的综合体。20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最先对教师效能进行研究。文章首先分析了教师效能的研究背景,阐释了国外学术界关于教师效能的概念研究,然后探讨了影响教师效能的因素,最后综述了其研究范式。  关键词:教师效能;影响因素;研究范式;学业成效  一、研究背景  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者,也是决定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经合组织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t,PISA)测试中发现,在影响学生素养和学业成绩的诸多因素中,除了家庭之外,学校是最

2、大的影响因素,而在学校的各种因素中,教师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教师效能(teachereffectiveness)成为学者们的热点研究领域。在科学网(WebofScience)的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SSCI)刊物检索篇名包括“teachereffectiveness”的文献共有501篇,最早出现在1921年。笔者将年度发文数量前20的年份按照时间顺序绘制了图1。可以看到,国外教师效能研究一直比较活跃,近五年达到高潮。经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分析,笔者列出了这一领域前十的高产国家和作者,美国在数量上首屈一指,塞浦路

3、斯大学的科诺凯德斯(Kyriakides,L.)引领该领域的研究(见表1)。8  二、教师效能的概念研究  20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最先开始对教师效能进行研究。教师效能是教师特质、教学能力和行为的综合体[1]。麦考密克(McCormick)从教师行为研究出发,认为教师效能是指教师掌握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使用适当的策略,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古德(Good)从教学评价角度出发,提出教师效能是教师的一种能力,可以使学生的标准化测验成绩比预期高;瑞恩(Ryan)从教学结果角度出发,认为教师效能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达到既定成效或进步。如表2所示,国外学者对于教师效能的概念有着

4、如下界定。  三、影响教师效能的因素  邓金(Dunkin)和彼德尔(Biddle)对几千份教学研究报告进行了分析,发现20世纪60年代前,大多数学者采用变量法来研究教师效能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一个使用多维度考察复杂对象的思路――“条件-过程-结果”三元分析法应运而生。三元分析法不仅考虑教师方面的因素,还考虑到了学生和学校的因素。该分析方法包含4种变量:一是教师,包括教师的经历、经验及个人特质,如教师性格、能力、经验、教学方法等;二是教学环境,包括学生的经验及其特质、课堂及社区的环境,如学生的年龄及其能力、班级情况等;三是教学过程,包括师生课堂的互动与行为;四是教

5、学成果,包括长期与短期的学习效果[2]。之后对三元分析法的研究发现,评价教师效能,教师的教学目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这一过程将教学目标加入其中,演变成一个复杂的四元分析过程,即“目标-条件-过程-结果”8。邓金认为,教学成果为最终目标,主要考虑教师因素对教学成果的影响,而其他因素为中介因素,对结果不起决定作用。  舒尔曼(Shulman)分析了学者们的不同的教学研究发现,单一的研究方式无法完整揭示教学现象,而通过综合性的具体研究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认识。因此,他在邓金和彼德尔所提出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多元化的教学研究理论模式[3]。该模式包含了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思想、能

6、力和行为,不仅如此,还考虑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而教学活动正是在这些因素中进行的,且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整个模式更加细致全面。梅德利(Medley)通过问卷调查法,分别采取平均数、方差、卡方分析、T检验等统计方法进行研究,认为一名高效能的教师要具备5个条件:优秀的人格特质、高效的教学方法、良好的班级气氛、熟练的教学能力和适当的时机把握;然后,梅德利参考学生的学习成效,再对教师效能进行评价,将研究变量细化为10个,分别是学习成效、学生特质、学习活动、教师特质、教师行为、教师能力、师生互动、内在情境、外在情境和师资训练,除去学习成效外,其他9个因素即为影响教师效能的因素[4]。古德

7、对可能影响教师效能的因素进行研究,并将相关因素分为5个方面,分别是教师培训前的经验、教师培训中的经验、与培训相关的经验、新任教师的经验、正式教师的经验;同时,他将个人无法控制的内在、外在环境因素也考虑在内,进而将教师经验、教学规划、环境等归为教师效能的影响因素。[5]  四、教师效能的研究范式8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一直关注教师效能问题,从不同视角和层面展开研究,推动了教师教育理论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末期,有关教师效能的研究基本以“条件-产出”模式为主,旨在分析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