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教学切入点例说

文本解读教学切入点例说

ID:31399355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文本解读教学切入点例说_第1页
文本解读教学切入点例说_第2页
文本解读教学切入点例说_第3页
文本解读教学切入点例说_第4页
文本解读教学切入点例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本解读教学切入点例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本解读教学切入点例说  摘要文本解读教学需要从选择切入点开始。切入点的选择十分重要,选准切入点不仅能够提高解读效率,而且能够提高解读的准确性。文本解读教学的切入点主要有:文本的思路和意脉,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意图,作者的创作心理和心态,读者与作者的共鸣处,文本与生活的关联处,等等。  文本解读思路和意脉动机和意图心理和心态共鸣处  文本解读教学需要从选择切入点开始。切入点的选择十分重要,选准切入点不仅能够提高解读效率,而且能够提高解读的准确性。切入点的选择举足轻重,必须高度重视。  一、从文本的思路和意脉切入  叶圣陶先生多次论述过解读文本把握思路

2、的重要性。他说:“你写文章的时候,一定要先构思,怎样安排,为什么这样安排。那么当你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也要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文章,理解主旨。”他用两句诗来概括从思路出发解读文本的意义:“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是的,沿着作者的思路梳理文本的意脉,就能探寻到文本的“真”(真情、真相、真意),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本的内蕴。解读思想情感复杂的文本尤其需要如此。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主旨历来有多种说法:讽喻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但如果从文本思路和意脉出发,沿波探源,不难发现,讽喻说最有说服力。全诗的叙事、抒情

3、和描写都是围绕诗题中的“恨”展开的。诗开篇便说“6汉皇重色思倾国”,这是“恨”产生的总根源。接着便极尽铺陈之能事,写唐玄宗和杨贵妃沉溺在享乐之中。这是具体叙写“重色”,具体写“恨”产生的根源。作品的后半部分写他们乐极生悲,乐极生恨,这是写“恨”的本身和具体表现。诗歌不厌其烦地描写李、杨之间绵绵不绝的“长恨”,似乎是在歌颂他们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但这一切都是“重色”酿成的苦果。所以,“恨”得愈深,“恨”得愈切,“恨”给人带来的反思也就愈深切,文本讽喻的力度也就越大。因此,从这首诗的思路和意脉看,全篇无不是围绕着首句写“恨”,围绕着首句展开讽喻和批判

4、。可见,从思路和意脉入手能够发现文本的真意。  二、从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意图切入  任何文本都是作者所见、所思、所感的产物,都是发自作者心灵深处的声音,都是作者心理诉求或隐或显、或直或曲的表达。所以,只有窥探到了作家的创作动机和意图,才能正确理解文本。教学《六国论》,难点是对最后一段写法的理解和对文本主旨的把握。前四段按照“总―分―总”的思路已经对六国灭亡的教训进行了总结,完成了论证,作者却又转移话题写出第五段:“……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意图何在?原来,苏洵写作本文时,北宋王朝对强敌契丹、西夏奉行以贿赂求苟安的国策

5、。结合背景,知人论世,考察作者的写作动机,我们就会明白,本文的写作意图不在总结历史教训,而在借古论今,指出宋朝国策的失误。最后一段才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前面的文字是为最后的议论作铺垫。6  可见,结合时代背景,探求写作动机,这是准确理解文本的一条有效途径。一些论者对巴金《小狗包弟》思想意蕴理解的偏差也能够从反面说明这个问题。高建国先生认为:“《小狗包弟》思想内容最深刻的地方,是揭露‘文革’的罪恶。”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认为:“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

6、……”然而,仔细研读文本,探究巴金的写作动机和意图,不难发现,《小狗包弟》思想内容最深刻的地方,并不是揭露“文革”的罪恶,课文的主要价值,也不是“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  文本最后四段文字几乎都是在写作者的愧与疚、悔与恨,从这几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写《小狗包弟》主要是为了忏悔和赎罪,篇末更是直接点明了写作动机和意图:“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那么,根据写作动机和意图,结合全文,可以得出结论,本文思想内容最深刻的地方,

7、是被誉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的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是深重的忏悔意识、赎罪之心和对灵魂的拷问。本文的主要认识价值在于,作者以深刻的自省和严酷的拷问警醒人心,引发人们对人性进行审视和批判。  三、从作者的创作心理和心态切入  任何文本都是发自作者心灵深处的声音,都是作者心灵世界的折射,是作者创作心态的形象展示。所以,只有窥探到了作家的创作心理和心态,才能正确地解读文本。解读文本的过程就是探寻作者创作心迹、分析作者创作心态的过程。比如,要读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6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就要了解朱自清创作《荷塘月色》时大动荡时代给他带来

8、的痛苦迷茫和困惑,就要知道家道的衰落、家庭的矛盾和生活的贫困等给他带来的郁闷、焦虑和烦忧。《荷塘月色》是在这样的心态下诞生的,所以它必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