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源职业“匠心”彰显学科素养

寻源职业“匠心”彰显学科素养

ID:31401631

大小:10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9

寻源职业“匠心”彰显学科素养_第1页
寻源职业“匠心”彰显学科素养_第2页
寻源职业“匠心”彰显学科素养_第3页
寻源职业“匠心”彰显学科素养_第4页
寻源职业“匠心”彰显学科素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寻源职业“匠心”彰显学科素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寻源职业“匠心”彰显学科素养  【摘要】一个有效的活动型课堂的深度教学过程,离不开结合相关层级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这一解读,在通识教育阶段注重于知识网络的构建,深度教学阶段注重于平台的搭建。这一平台要为深度探究活动创设较为复杂的情境。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将在这一平台上升华。  【关键词】教材解读;深度学习;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4-0092-02  不知从何时起,没有几个人愿意谈教材解读了。我们追求的活动型课堂,活动非常重要,课堂的情境、参与探究是对以往死板灌输的“革命”。但凡事总是有个度,再精彩的活动最

2、终还是要落实到观念与知识的形成与学科任务的完成能力上来,高大的形而上要通过“卑微”的形而下来落地生根。所以,有职业精神追求的一线教师,不可被精彩的理论喧哗所困惑。很多时候看似精彩纷呈的“表演”,背后的灵魂依然是对教材别具匠心的解读。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深度教学追求的职业“匠心”是建立在对教材的深度解读基础上的。下文以“人教版”“生活与哲学”中“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这一知识点的教材解读,谈谈自己对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一、理顺教材知识网络,建构概念显性关联  “核心素养本位的思想政治学科学业质量评价的策略与指标”7一文结合对新的学业质量测评指标的探讨

3、,将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评价划分为四个层级:常见的简单情境、新的简单情境、常见的复杂情境、新的复杂情境。深度教学系列文章“深化课堂活动探究,内化学科核心素养”,将课程的展开分为三个层次:常识――通识――深度。其中“深度”这一层次的教学开展为培养学生“复杂情境”下高质量地完成学科任务提供了可能。而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教学的逐次推进需要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相关内容的对应解读基础上。在常见的简单情境中将教材知识网络构建出来,就是“通识教学”的过程。  关于斗争性,教材没有过多阐述,只是说“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并说它“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对于同一性的两层理解,

4、教材上有一幅漫画《他敢剪吗?》和一则名言“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这两则材料用来说明事物是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的。紧跟着课本又引用老子和孙武的几句话引出对矛盾同一性中相互依赖、相互贯通这两层关系的进一步理解。这些情境都是常见的简单情境,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后面就到了关键的问题,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关系,教材分两个层次来阐述。  关于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没有差异就不会依存与转化)这一层次。教材为了解析清楚引用了“和”与“同”的中国古典哲学命题。教材认为“和”其实是一种动态平衡下的矛盾。只有在求同存异、允许矛盾存在与发展的前提下,社会与自然才能

5、更好的存在与发展。如果片面追求一致,世界就难以维持了。此时教材在将复杂情境简单化。7  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没有统一就没有斗争的条件)是第二个层次。也就是最让学生犯糊涂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教材是引用了一则故事来说明的,谈的是墨子与耕柱子的一则对话。得出一个观点,正因为墨子和耕柱子处在师生关系这一矛盾统一体系中,墨子才会这样严格的要求耕柱子。墨子与耕柱子才会产生冲突。在这里教材试图通过相互关系的密切来解释,因为关系密切所以“矛盾”才更多。用具体的“斗争”取代了抽象的“斗争性”了,当然这可能方便大家对原理的理解。虽然有一定的抽象性,但依然是从常见的简单情境中一一

6、推导出相关结论。  但当我们将上述这两个简单化的情境整合起来,试图得出其相互关系时,“常见的复杂情境”开始出现。当然,这一复杂情境也只是两个“简单情境”的简单相加,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复杂情境,更谈不上是“新的复杂情境”。到这一步,我们就可以简单描述出斗争性与同一性关系的知识树状图了。此时,通识教育的教材解读准备基本完成。  二、发现知识内在冲突,搭建深度学习平台  “深度教学”需要结合课堂遗留的问题展开深度扩展性研读探究,并要结合教材前后内容开展“政治课整体学习”。这就会将学习过程带入比较复杂的情境中,为学生在复杂的情境中完成学科任务、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锻炼的机会。

7、在教材解读过程中,最好的抓手是去发现教材知识中可能存在的内在冲突,构建比较复杂的学习情境,为进一步的深度学习搭建一个可供探究的平台。  教材对同一性的两个层次的例证问题中,第一条例证是老子说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7。根据教材在后面提出的问题:善恶、有无、难易、高下等为什么可以相互依存?显然是认为此段中的善恶是体现相互依存的。这句话就要翻译成:天下人都知道美的东西之所以美,是因为有丑陋;都知道善之所以善,是因为不善的存在。或者理解成: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好的东西,丑陋就无法隐身了;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善良的东西,邪恶就无法隐身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