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研究

ID:31403341

大小:10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9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研究_第1页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研究_第2页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研究_第3页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研究_第4页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研究  摘要: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离不开工匠精神,重振工匠精神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担负着职前人才培养重任的职业院校应把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提上日程。本文从社会、职业院校、企业以及高职学生等多个角度探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认为只有全社会凝心聚力,才能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创造条件。  关键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6)10-0013-03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

2、睫,这需要有大批产业工人通过潜心努力不断提升工艺水平,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进步,提升“中国制造”的含金量和竞争力,这正是当下强调工匠精神的意义所在。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分别承担着职前和职中的人才培养重任。职业教育与中国制造、技术创新等紧密相连,要培育“工匠精神”,就要从职业教育抓起。当然,高职院校不可能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就能培养出大国工匠,但至少应该搭好一定的平台,依靠有效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达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创新观念和职业素养,担负起培养大批高素质技

3、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让“工匠精神”真正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习惯。7  真正的“工匠精神”并非拥有过硬技术即可,它还需要一种态度,一种专注。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情感;是一种持之以恒的耐受力、是一种追求技术和产品精益求精的态度。要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得打造学生的“匠心”。而要打造学生的匠心,需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社会重视是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前提  现代社会,“工匠精神”离我们越来越远,人们普遍浮躁的心理和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造成了“差不多”现象的存在。这种心理和行为的存在使人们对劳动、对技术缺乏尊重和敬畏

4、,一线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较低,学技术和进职业院校变成了青年人无奈的选择,在社会上“工匠精神”没有了生存的环境与土壤。要打造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在社会层面我们要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认识上要改变传统的“重学轻技”的观念误区。中国历史上不缺乏能工巧匠,但却不具备“工匠精神”。不仅如此,中国人对于工匠一直是心存偏见的,甚至有些看不起。在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中国人眼中,职业教育始终难登大雅之堂。尤其在应试教育的体制模式下,人们普遍崇尚分数,职业院校的学生被认为是“高考失败者”,进职业院校和学技术是学生没有选择的选择

5、。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导致职业院校学生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据了解,高职学生虽然选择的是职业院校,但毕业后从事技术工作的意愿,他们普遍认为从事技术工作辛苦、工作环境差、待遇及社会地位较低。高职学生对技术工作不认同,更谈不上热爱和坚守,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也就很难真正地贯彻实施。7因此,全社会要行动起来,要消除人们对技术、对劳动的歧视,全力营造尊重劳动的环境。  其次,要加强社会顶层制度设计,从制度层面来保护工匠精神,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深化蓝领素质提升工程,把学历教育与技术教育结合起来,从国家层面加大对应用型大学和职业类院校技术培训

6、的经费和设备投入;要采取有效措施,逐渐建立和完善基于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的社会性质的再就业技能培训机构;鼓励教师和企业职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其创新成果不能被院校或企业剥夺,必须从制度和法律两个层面来保护教师或职工的知识产权,让他们在自己的创新成果或专利上真正获益;从制度上加大对在行业领域有重大发明创造的工匠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力度,从而让人们在羡慕工匠的同时也自愿加入到工匠的行列,进而为培养高职学生的“匠心”提供沃土。  二、高职院校介入是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主要方式  传统的高职教育重视对高职学生生存技能的培养,也重视培养学生的

7、职业道德,但培养出来的学生却缺乏对职业技能的追求和执著的坚守,缺乏对职业敬畏、对产品负责,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即工匠精神。所以,高职院校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中承担着重大的责任。要打造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院校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转变办学理念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关键所在7  高职教育现在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但近些年职业教育在办学理念上有所偏离,中职向高职转,高职向本科转;很多职业院校将创办典型、示范、卓越等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职业院校千篇一律,在专业设置上缺乏长

8、远发展的眼光,盲目追随潮流,有些专业甚至两年三年就走向了没落。在办学特色不明显、缺乏优势的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没有行业和技术的优势,难以适应社会需求,有些职业院校招生因此出现了严重困难,办学陷入窘境。从职业教育自身长远发展来看,高职院校首先必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