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育“魂”归故里

让语文教育“魂”归故里

ID:31413575

大小:10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9

让语文教育“魂”归故里_第1页
让语文教育“魂”归故里_第2页
让语文教育“魂”归故里_第3页
让语文教育“魂”归故里_第4页
让语文教育“魂”归故里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语文教育“魂”归故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语文教育“魂”归故里  有一种旅行,不为跋涉千里的向往,只为漫无目的的闲逛;不为人山人海的名胜,只为怡然自得的街景。或走,或停,原则就是看心情――这样的你我不在少数,我们至今依然行走在语文的路上。  ――题记  一、守望教育的家园,追寻诗意的教育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我们怀着永世的乡愁去寻找心灵的故乡,而故乡永远在大陆的中央。故乡是生命出发的地方,那里山清秀,水长流,让人魂牵梦萦。古今中外,无数诗人留下的乡愁诗篇至今仍荡气回肠。浪迹天涯的游子,终有一天会重返故乡,可是,哪里才是教育的家园、语文的故乡?  脑海里时常浮现这样的情景:在一抹春晖

2、里,我走过狭长的煤屑路,踱过窄窄的小木桥,湖水潺潺,草地芊芊,四面满是青翠欲滴的山峦,迎面的清风裹着优美的歌声飘过:“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陶醉间,巧遇夏?尊先生,他引我过了一座水门汀桥,便到了校园里。经亨颐的“长松山房”,何香凝的“蓼花居”,弘一法师的“晚晴山房”,丰子恺的“小杨柳屋”,夏?尊先生的“平屋”……8似一幅打开的卷轴画,次第呈现在我的眼前。国文课上,朱自清先生将自己刚刚发表的散文《绿》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作为教材给学生讲作文之道。美术课上,丰子恺先生把自己刚刚创作的漫画拿来给学生示范。音乐课上,学生们唱的是由李叔同先生填

3、词谱曲的《送别》……  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由、惬意、美好!  这情景如梦似幻,但却是一段真实的历史和无法忘却的记忆!这就是19世纪20~30年代浙江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  这里没有开不完的会议,也没有考不完的试卷;这里没有堆积如山的作业本,也没有写不完的计划、分析和总结;这里没有班级和学生之间的竞争排名,也没有考前悲壮的犹如赶赴刑场的誓师大会。那种“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两眼一睁,开始竞争”“考过高富帅,战胜富二代”“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的恐怖与肃杀,在这里更是闻所未闻!  但,这里有小鸟的鸣唱,阳光的和煦;这里有青青的草地,

4、蓝蓝的天空;这里有堤岸上的漫步,湖面上的游弋;这里有慷慨的陈词,琅琅的书声;这里有沉思时微蹙的眉,斟酌时问号似的腰。这里的学生能在落日的余晖下从容走进湖光山色,能在夜深人静时谛听天籁之音,他们每天都能在晨曦中自然醒来,用来看世界的是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  春晖教育的精髓是教育的自由、个性、活泼、潇洒,还有成人之美的教育宗旨,那里便是我向往的教育的故乡。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教育应当拥有一份诗意,葆有一份本真,吹拂着自由之风,涌动着创新之情,洋溢着快乐之感。  二、沿波讨源,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两千多年前,孔子跋涉在语文的长河边,寻

5、觅着通往彼岸的渡口。“不学诗无以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修辞立其诚”……8这位哲人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伟大的语文老师,他以自己的虔诚、睿智与经验不断地给后人指点迷津。  语文教育史已经几千年了,即使现代语文教育史也已百年,无数的语文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艰难探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语文教育指南,但这些探索的经验却各不相同,它们是我们的出发点,却永远不是我们的终点。它们给了我们帮助,但时代的变化仍然让我们常常感到困惑与迷茫。  面对丰富的语文,人们寻觅的方向与手段也会各不相同:有的在对语文教育进行理论的思考,有的在对现行的语文

6、教育现状问难质疑,有的在教学一线的实践中仔细探索,有的则到邻近学科里去寻找支撑……  语文究竟是什么?语文教学究竟应该呈现什么样的景象?我们在反思,在探索,在实践。也许,我们不必在意寻找的结果,风景就在这寻找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沿波讨源,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去寻找语文的家园,让语文教育魂归故里!  我以为,语文教育应当是“半亩方塘”!它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天地。在这“半亩方塘”中,老师和学生就像“天光云影”,于荡漾的碧波之中共同徜徉。在这空灵澄碧、清澈见底的“半亩方塘”中,始终有一股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不断注入。  语文课堂,是纯洁的象征,她应当让每一个

7、孩子在课堂上获得精神的皈依。  语文课堂,是生活的诗化,她应当让每一个生命在课堂中诗意地栖居。  语文教育,有“非常之观”8。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或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或连峰接天,枯松挂壁;或金戈铁马,古道西风;或杏花春雨,小桥流水……它应当给我们的孩子以知识的滋养、智慧的启迪、审美的陶冶、文化的熏陶……  三、寻找语文的家园,让语文教育“魂”归故里  语文的“家园”在哪里?语文教学的“魂”指什么?我以为,语文学科的特质就是语文的“魂”,回归语文的“家园”就是回到语言的学习与运用上来。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追求教学行为的学科品质,让语文课弥漫着浓浓

8、的语文味,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在寻找语文家园的过程中必须坚守的方向。  语文课堂应当是语文味关照下的语文教学,充满浓郁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