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歌视角下的《楚辞》新解

苗歌视角下的《楚辞》新解

ID:31413626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苗歌视角下的《楚辞》新解_第1页
苗歌视角下的《楚辞》新解_第2页
苗歌视角下的《楚辞》新解_第3页
苗歌视角下的《楚辞》新解_第4页
苗歌视角下的《楚辞》新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苗歌视角下的《楚辞》新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苗歌视角下的《楚辞》新解  内容摘要:《楚辞》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影响深远,对此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研究,然而从苗歌视角入手探讨《楚辞》内容特色的探讨还为数不多。因此,本文将在前人论证渊源关系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苗歌与楚辞的题材特色、句式手法,借此挖掘苗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底蕴,从这一新视角解读《楚辞》的浓郁民间色彩。  关键词:楚辞苗歌祭祀婚恋语气助词艺术手法  楚、苗文化存在密切关系早已被众多学者论证。龙文玉在《苗族与楚族》中也较为系统地证明了“自古苗楚一家,苗楚同宗共祖绝无疑矣!”的观

2、点,并从他们的习俗中找到诸多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更有学者详细论述了《楚辞》与苗族民俗的密切关系,如李建国先生的《楚苗文化研究》就详细阐述了被称为“骚体第一杰作”的《九歌》与苗族民俗的诸多联系。  苗歌与《楚辞》的渊源关系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二者的联系与发展也延续到了当今社会。通过资料搜理和实地考察我们发现,苗歌基本反应了苗族崇鬼重巫、大胆求爱的特色,这大大有别于尊崇儒家传统道义的中原文化,其追求美饰、诗意浓厚的浪漫格调也与《楚辞》相契合。《楚辞》打破了继《诗经》之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创

3、作的开山之作,对后世的词赋和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词汇6  从词汇角度看,《楚辞》与苗歌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语气助词的运用上。“骚”的头一句演唱完都要加上e音即“兮”,兮在古代读作“哦”,但写歌词时无需将“兮”写出来。苗族民歌中也通过使用衬词起到美化曲调和装饰韵律的作用,如:“噢”“哝”“鸣”“呜哇噢”“咳噢”等,这些衬词有的单独使用,有的和主词混合使用。如《歌声阵阵像飞泉》这首苗歌,一开头就单独用“噢”字作起腔。又如《苗家为什么人人会唱歌》,一开头就单独用“哝”字起腔。《楚辞》中的特殊语气助词“

4、些”或“兮”,有的放在句中作倚声,有的置于词尾表示语气,在苗族巫师所念咒辞里,也多以“些”作为语助词,用于句中或句尾,此外在其他的苗族艺术形式中也常用“些”、“噢”等增强语气;同样,苗歌中的高音“号”、巫歌中的换气音“韩侯”,与“楚辞”中的“兮”十分相似,而“兮”的古音即和现在的“啊”相似,其所处的位置读音均和苗族民歌、巫歌的换气音一致,这样的一致绝不是偶然形成的。  《楚辞》中有不少的词汇,用现代汉语解释会发现言意很难明确,但借助苗族语言对《楚辞》的字句进行解读却收到了自然合理的效果。例如屈原的《离骚》,

5、在苗语中,“离”即是沉痛愤怒的诉说,“骚”即是歌,“离骚”即为沉痛愤怒地诉说自己的遭遇。而当今对“离骚”的命题质疑据统计有66种说法,如班固的“遭忧说”、游国恩的“劳伤说”、林庚的“离”、“劳”双声说等等,争议纷纭。同样,“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用苗语来解释:“帝”,原古解释为“母亲”,后来由“母亲”引申为“首领”、“皇帝”。因此用苗语解释该句即为“我的母亲是高阳氏的后代,父亲叫伯庸”。这样的解释就将《楚辞》与苗族的创世纪史和神话故事联系起来。前人对这两句的解释甚多,可是对很重要的“苗裔”6二字却

6、轻轻放过。“苗”当是指苗族或苗人。“苗裔”即是苗族的后裔。1如,苗语中把“花椒”念为“申椒”,“申椒与杜若兮,冠浮云之峨峨”一句中,此处的“申椒”并无实物可以对应,当属苗语的“花椒”一义。2《楚辞?九歌?湘君》中的开篇句:“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中的“蹇”字,《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①跛,②不顺利,③指驴或驽马,④姓。“蹇”字在这一句中的解释是不明确的,但如果改用苗语,“蹇(jian)”音意为“男子”,亦可译为“您”。整句可直译为:“湘君啊犹豫不行,您等待谁啊河中之洲”。  其次《楚辞》与苗族民歌最大

7、的联系还在于部分“特殊语句”上。在《楚辞》中存在一大批特殊语句,它们的造句规则不同于古代汉语的一般语句,由于在之前的古代汉语中未出现过这样的特殊语句,因而也没有对于这类句子的规律总结,致使后来专家学者在研究时众说纷纭,然而在苗语和苗歌中则常见这类格式。这些特殊格式主要包括谓状格式、谓宾状格式等,有人统称之为“倒装”。谓状格式包括动名状格式和形名状格式,前者是动词后带状语修饰语,后者是形容词后带状语做修饰语,这两种句式在苗语中是最普通的句式,例如苗语中说“besbub-diub”表示一动不动地抱着,其中“be

8、s”意为“抱”,“bub-diub”意为“不动状”,整体看这句,前动后状,在古汉语中鲜见这样的句式,最早见于《楚辞》中,如《九章?悲回风》有“愁悄悄之常悲兮”,“愁”为动词,即忧愁,悄悄则作状语修饰辞。形名状格式在《楚辞》中就更加普遍了,例如《离骚》中“芳菲菲其弥章”、“纷总总其离合兮”等,“芳”、“纷”都为形容词,“菲菲”、“总总”6可分别作前者的状语,修饰前者。另外还有谓宾定格式,在苗语中名词或量词带定语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