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

ID:31420948

大小:72.0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9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_第1页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_第2页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_第3页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_第4页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_第5页
资源描述: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杨氏之子》正是这样一篇文言文。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九岁男孩形象。首句总领全篇,“甚聪惠”实为文眼,统照全文。后四句叙事,详写杨氏之子的“设果”与“应答”,凸显“聪惠”之内涵。全篇情节简单,人物巧妙逗笑,颇具诙谐情调。本文是高年级学生接触的首篇文言文,又编入“语言艺术”的主题单元。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

2、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打下基础,用。并对其一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二、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生活情趣。三、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对话,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四、教学准备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音乐和文字资料,制作成PPT电子演不文稿。教学流程预设:课刖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一直在开展经典诗文的背诵

3、活动,今天我想考考大家,能接受我的挑战吗?在你知道的古诗中有哪些诗篇写到了小孩子,你能背给大家听吗?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白居易《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槌。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莺。刚才,我们背的都是古诗。古诗语言简短,但是意韵丰富,诵读起来朗朗上口。一、导入,解题1.古人写的诗叫古诗,那古人

4、写的文章叫——古文。古文又叫文言文,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一起去学一篇文言文,去认识一个聪慧的小孩。板书课题。读一读课题(生读)杨氏之子。师:明白题目的意思吗?(“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一一姓杨人家的儿子。)2•你贵姓?也可以称为——氏之子或之女。学着课题的样子说说自己或同桌吧。3.介绍《世说新语》今天我们认识的杨氏之子的故事被刘义庆记录在《世说新语》里。师:了解这本书吗?(自由读读:这本书主要记载汉末到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分上中下三卷,共36篇。《杨氏之子》是第二篇里的一个小故事

5、。)(板书: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1、初读感受。师: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自由读一读,看看跟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一样?出示课文(难读,难懂,精炼等)师:很多人都觉得文言文很难读,很难懂。其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学文言文的诀窍。W.2、请大家再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3、谁来挑战一下?指名读。相机评价。重点指导朗读:“孔指以示儿曰”“为设果”“儿应声答曰”(两个多音字:为、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家禽)4、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

6、。出示方法,师配乐范读,练读。5、再指名读。齐读。(评:你们都读得有滋有味的,都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味。)三、研读全文,理解意思1、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你们在预习时用了哪些好方法来读懂文言文呢?(相机板书:多读、看注释、查工具、联系上下文、看图等)2、交流反馈。(-)理解“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1、同桌合作理解。师:你读懂了杨氏子的年龄只有九岁,比大家还要小,对不?(板书:聪惠)。“聪”的意思是——聪明,“惠”的意思是——智慧。(板书:智慧)生:“惠”是通假字,通“慧”。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看注释)(课件)师讲

7、述通假字的原因。(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2、师:你说的“非常”是文中哪个字的意思?(甚)。我们班这位女同学非常可爱,可以说是——甚可爱;她朗读的声音非常动听——o这位男同学长得非常非常非常帅——甚帅。3、指名读。师评:你不仅读出了杨氏子的聪明,还读出了内心对他的的喜爱。(板书:杨氏子)师:看到第一句话中“聪惠”这个词,你有什么想法?生:杨氏子怎么聪惠了?到底有多聪惠?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下文。(二)小组合作学习,研读第二三四五句,理解意思。1、学文言文的方法(相机板书:看注释、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研读二三四

8、五句,理解意思。(播放课件)教师巡视指导。3、交流反馈。研读: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2、哪个字的意思是“就”?“乃”(就,于是)。那“诣”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