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问题转化为探知动力

将问题转化为探知动力

ID:31434281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将问题转化为探知动力_第1页
将问题转化为探知动力_第2页
将问题转化为探知动力_第3页
将问题转化为探知动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将问题转化为探知动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将问题转化为探知动力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更能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变被动为主动,以便更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本文通过具体分析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途径,将问题转化为探知动力,从根本上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情境设计方法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问题情境教学具有明显的创新性,是一种能有效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教学模式。因此,将问题情境教学法合理应用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将问题转化为探知动力,能有效提高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效率。本文立足于将问

2、题转化为探知动力,具体论述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途径。  一、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知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充分激发学生探知兴趣,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进行“数学的排列组合”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举出这样一个例子:8位有礼貌又懂得谦让的同学相约去学校附近一家餐馆聚餐,8位同学到达餐馆后都想先让其他同学入座后自己再落座,局面一时显得比较尴尬。此时,餐馆老板说道:“4大家就不要谦让啦,这样吧,我承诺大家,今天你们每次吃一次饭都

3、换一种不同的坐法,等到坐完所有坐法后可以免费来这里吃饭。”此时学生完全被教师描述的情境吸引,教师再适时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8位同学需多长时间才能享受到‘免费’的待遇吗?”学生经过计算发现需要100多年。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增添高中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而且顺势引入本章节知识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的水平。  二、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充分活跃学生想象思维  通过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不仅能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促进学生智力得到充分发展,从根本上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  

4、例如,学习“对数”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为学生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同学们,现有一张厚度为0.083毫米的白纸一张,将其对折3次后的厚度仍不足1毫米,若将之对折230次,厚度应该是多少呢?”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然而在教师给出问题的答案后,学生由好奇变成惊讶,原因便在于对折230次白纸,其厚度足以超过10座珠穆朗玛峰加起来的高度。之后,教师再引入“对数”的相关内容,并告知学生采用传统计算方式将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且计算途中稍有不慎结果便会产生偏差,只要掌握了“对数”的相关知识,便可简化这样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调动

5、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急切地想了解和掌握对数的运算知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素养。  三、创设具体问题情境,类比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思想4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学生是问题的提出者,应学会结合生活与学习经验挖掘一些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从而促进师生共同融入问题情境课堂中,以此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与公式”相关内容学习时,教师便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如下问题情境:“一位老大爷准备买一份保险,保险公司给了大爷这样一份保险合同:每年存本金2000元或一次性缴纳本

6、金20000元,待10年后,每三年返900元,直至60岁再退还本金20000元。同学们,你们算算保险公司的这份合同是盈或亏,若将钱存至银行,其利息与保险,两者谁的收益更高呢?”待学生讨论后,教师再给出最终答案。此时学生不仅学到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与公式”的相关知识,还联想了自己实际生活中的情况,更深入了解了哪一项的收益更高,从而有效提升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  四、创设针对性问题情境,体会数学概念的形成  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创设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目的在于将数学本质与实用性更加形象、准确地表达出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

7、高中数学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时,切忌让创设的问题浮于表面,合理地将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数学概念知识的形成过程。4  例如,学习分段函数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将出租车的计费标准引进课堂,从而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如某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为:起步8元,超过3公里后每公里路程加价1.6元,若某人总共行驶了11公里,应付多少车费钱?车费与车程之间存在怎样的函数关系,写出其函数关系式。面对这样的问题情境,相信学生都不陌生,且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很快便能得出答案。至于第二问,由于行驶距离与车

8、费计算方式不同,要建立函数关系式自然涉及分段函数的相关知识。此外,还有许多案例会用到分段函数的相关知识,如生活用电的阶梯式电价,房租每年的百分比递增等。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能够更好地满足新课程对高中数学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