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教师“减负”问题的若干思考

关于幼儿教师“减负”问题的若干思考

ID:31438702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关于幼儿教师“减负”问题的若干思考_第1页
关于幼儿教师“减负”问题的若干思考_第2页
关于幼儿教师“减负”问题的若干思考_第3页
关于幼儿教师“减负”问题的若干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幼儿教师“减负”问题的若干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幼儿教师“减负”问题的若干思考  余秋雨先生近些年到处奔波“为文学做减法”,而我作为一名有着强烈责任心的幼儿教师也想呼喊“为孩子做减法”,只有为老师减负,老师才会有选择、有取舍,只有“有选择”才有思考的可能,思考取舍后的教育行为才是真正为了孩子的教育。  一、案例呈现  以江苏某市某县教师一周工作量为例:  表格说明:2014年课程游戏化为江苏真正陆续铺开的时间节点,通过这个表格,我们清晰地看到老师的工作量并没有有选择的取舍,而是在原有基础上不停地填塞新的游戏化的内容,例如:安吉游戏、园本课程的实施等,工作量急剧大增,而唯一没变的就是对于幼儿发展

2、的评估,笔者工作12年期间从未看到有专业团队对于其提出的理念有后期的跟踪观察及量化评估。  二、现状产生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疲于应付各种工作  随访时,“没有一分钟能停顿的时间,每个环节环环相扣、甚至交叠相扣,”“微信群里,不同的领导总在限时和催促任务完成上缴和截止的时间”4等诸如此类的教师真实感言很多。细看教师的工作量表,我们不难发现,原本作为一线幼儿教师,却被资料的收集和园务事宜占据了大多数时间。时间从哪里来?只能是挤压和占据原本可以和孩子更多互动的时间。出于安全因素,这时候孩子要么进入无有效支持的区域游戏环境,要么集体绘画

3、、集体活动、听故事、看动画片等活动,幼儿日常活动并没有真正能够践行《指南》或游戏化,教师整天处于忙碌而无思考的状态,对于教育策略的运用也缺乏足够的评估和思考,资料的收集以臆造、模仿和推理为主。  (二)教师教育活动追求形式,缺乏“从儿童出发,回归儿童发展”的实质  幼教界总是喜欢“推陈出新,否定过去”,所有的现在都会成为“过去”,那为什么还不能对“当下”的孩子多谨言慎行呢?例如当下广受推崇的安吉教育模式,我们也在学习,要求一夜之间推翻原有的教育思路,半月之内从班级文化主题墙到区域到户外全面变革,专家来了很高兴,觉得我们的思维变了、科学了、以孩子为主了

4、。其实一线老师都发现了问题:孩子也有变化,好的、坏的,尤其发现孩子们不会倾听了、不愿安静思考了、坚持和耐心等学习品质缺乏。对于一个班额基本在40多名的教室来说,时刻处于兴奋、吵闹状态,真的对幼儿都是有益的吗?我们希望从安吉学到的不仅是形式,更希望有个科学的团队来告知我们:安吉游戏精神的实质是什么,理论依据是什么,如何结合园本文化去开展自己的“安吉模式”4;安吉游戏中,教师是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倾听能力、如何动静适宜的等。教育是一个需要思考和循序渐进的过程,极端的转变会给孩子造成强烈的刺激,失去收放自如的能力。任何一种幼教形式都应该结合本地区,最重

5、要的是本班幼儿的实际开展,孩子不是实验苗,专家不应该以某次参观的结果而评判,而应该以蹲点实践的结果来下结论;教育决策者要多听听一线老师的声音,多琢磨琢磨细节,再实施教育决策。  (三)教师服务幼儿园的发展高于幼儿的发展  为何有些园对于任何教育前沿流行趋势变化一味效仿?本质上就是将幼儿园的发展高于幼儿的发展。幼儿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而幼儿园的发展却是以学期为节点在接受着上级领导的考核。这其中的取舍就取决于园长的价值判断了,而更多的公立园长首选的是幼儿园的发展,大量的公众活动、对外宣传、课题成果展示更能直观地体现其管理水平。所以老师身上关乎幼儿之外的担

6、子越来越重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势必孩子得到的真正有价值的关注就会变少了。  三、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减负”迫在眉睫  (一)压缩条线部门的任务和工作量,把时间归还老师、留给孩子  条线工作的细化初衷是为了便于服务老师。而在现实中,细化了的条线部门倒成了增加工作量的部门。幼儿老师成了资料收集员,时时要为条线分管领导提供不同的资料讯息,提供增加条线业绩的服务工作。这样的条线分工现状必须从至上而下的改革,既然已经成立条线部门,各类收费、信息的登录、计划的制定就可以部门独立解决,而不是全部以班级的形式完成。  (二)评估和量化幼儿一日活动的参考性文件的出台

7、,科学育儿4  因为没有分数,一直以来,对幼儿教师的考核似乎靠替代物质。例如:公开课、论文评比、环境创设求精求美、家长的评价等。其实最客观评价一线教师的应该是幼儿入园前后的转变、学期前后的阶段性转变等直观性因素,这才是对一线幼儿教师最客观公正的评价。这就需要建立一套评估机制对入园前儿童的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学习能力、意志品质有初步的评估备案,通过每学期的再评估就能发现幼儿在自身发展中的问题、也能发现幼儿园的共性问题,适时纠正,同时、评估时要注意:1.要细化、量化,切忌泛泛而谈。制定出小、中、大年龄段幼儿一日适应损耗的热量及互动项目参数表;如何动

8、静交替,提升核心品质;自主性与规则的关系等细节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许多工作就可以合并入幼儿的个人评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