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改如何与高考接轨

高中语文新课改如何与高考接轨

ID:31445263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高中语文新课改如何与高考接轨_第1页
高中语文新课改如何与高考接轨_第2页
高中语文新课改如何与高考接轨_第3页
高中语文新课改如何与高考接轨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新课改如何与高考接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新课改如何与高考接轨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注重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提倡建立过程性评价体系。但是,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还存在很多不契合的方面,如语文课程实施方式的固定化与高考的新题型不契合,语文课程的狭窄化与高考的开放性导向不契合等。这些因素使高考改革受到影响,需要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  一、强化基础训练,突出学生主体性  高中语文新课改与高考接轨的首要任务是做到语文教学与高考的契合,满足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提高教学有效性,强化语文基础知识训练,夯实高考语文的常

2、考点和易错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让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比如讲苏教版课文《想北平》时,我首先为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任务:理解作者对北平的眷恋深情;赏析恰当选材和鲜明对比等写作手法;体味老舍简练、俗白、纯净的语言。然后我向学生提出了多样化的探究问题:阅读第一段,理解它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可是,我真爱北平”可以看成是本文的文眼,但紧接着作者马上又说“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4,你怎么理解这句话?本文在写作手法、语言、选材上

3、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让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并且逐步提升其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  二、开展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意识  高中语文新课改呼吁“语文课堂回归生活”和“构建和谐语文课堂”,这与高考是相符的。纵观历年高考语文试题,在命题方向上都趋向于生活化的试题,注重考查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将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从整体上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比如讲苏教版课文《祝福》时,小说源于祝福,又终于祝福,情节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首先让

4、学生思考:祥林嫂周围的人们为什么对她这样冷漠、残酷?从中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和国民心态?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在学生讨论时教师有必要为学生理清历史知识。然后让学生进行生活化的课本剧表演,挑选学生分别扮演鲁四老爷、四婶、“我”、柳妈、短工、堂伯等,给学生提供表演的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乐趣。最后为学生布置作文,以“祥林嫂的故事”为题,写下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三、重视教材人文性,渗透情感教育  在新时期,高中语文教材融入了许多具有人文色彩的文章,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性,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

5、同时受到人文教育。同时,教师还要积极渗透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用平常心去学习新课改的理念,掌握课改最本质的精神,认真加以实践,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4  比如苏教版课文《沁园春?长沙》《相信未来》都是作者对于青春的诠释,流露出对未来不改初衷的渴盼和热爱。教师应该借机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雷雨》《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说明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在人性的看台上,要求学生学会分辨美与丑,培养学生追求美、憎恶丑的情感。《劝学》《师说》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

6、,发展才能,养成高尚的品德。由此可见,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和发展能力的重要依托。  四、挖掘学生潜力,关注高考趋势  高考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学生需要接受的重要考验。如何让学生轻松面对高考,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关注高考趋势,多进行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高考语文的试题难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摒弃墨守成规的错误思想,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作文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很多

7、学生找不到写作的中心思想,还有的学生缺乏丰富的写作素材,这都是导致学生在作文中丢分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高考作文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还要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写作专项训练,针对学生的弱点逐个击破。4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新课改只有与高考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和成长。教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实际学情出发,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高效的语文

8、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城区校区(221116)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