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身份功能观的弱化

论教育身份功能观的弱化

ID:31445852

大小:11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10

论教育身份功能观的弱化_第1页
论教育身份功能观的弱化_第2页
论教育身份功能观的弱化_第3页
论教育身份功能观的弱化_第4页
论教育身份功能观的弱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教育身份功能观的弱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教育身份功能观的弱化  摘要:教育是影响社会分层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分层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现象。然而,近年来教育的身份功能正在遭受着各方的消解,人们的教育观念也有了很大改变。社会对教育价值的认可是教育身份功能观的基础,社会价值认可的异化削弱了这一基础,而正是这些因素导致教育身份功能观弱化。教育身份功能弱化是一种客观现象,并非教育一己原因所致。正视它,有利于人们认清教育所不能承受的轻与重,还原教育的本真。  关键词:教育身份功能观;功能弱化;价值认可;文凭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0A-0003-04  社会分层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教育是影响

2、社会分层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期望通过接受教育获致一种身份,从而取得阶层流动的通行证。多年来,教育给受教育者最大的回报,就是受教育者“身份”的改变,而且,这种观念被教育者反复强化[1]。教育成为弱势阶层改变命运的最佳方式,成了优势阶层追求更高目标的跳板。的确,一直以来,教育都是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工具,然而在当代社会,教育的这种身份功能正在遭受着各方的消解,高学历并不能保证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甚至连高学历本身,都已不再是原有身份的象征。人们的教育身份功能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教育虽仍是影响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但已失去了它往日的神圣光辉。  一、社会价值认可:教育身份功能观的基础9  赋予人一种教育身

3、份是社会对教育价值认可的方式之一。何谓教育身份?通俗地说,就是指社会成员经由教育而获得的一种有地位价值的社会身份[2]。教育身份以文凭为载体,原本仅仅是鉴别社会成员是否接受以及何种程度上接受教育的身份象征。然而它一旦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联系到一起,就被赋予了特殊含义,成为区分社会成员地位价值的社会因素之一。因而赋予教育身份,就成了社会对接受教育的社会成员价值认可的一种方式。这种价值认可,是以学识、能力和修养等作为其内在基础,不仅关系着社会成员个体的持续发展,更成为了整个社会衡量个体价值的一种标准。从而身份赋予就成了教育的应有功能,这种功能的基础在于:人们相信经过教育,个体可以成为比之从前更有价值

4、的人,从而为其自身社会地位的提高或稳固打下基础。9  正是因为具有身份赋予功能,教育被人们视为改变个体社会地位的最佳方式。有学者把人们对教育的这种需求区分为排他性教育需求和差异化教育需求:排他性教育需求的增长,有赖于教育在社会阶层地位巩固与流动中的重要作用;而差异化教育需求,有赖于不同阶层对教育的不同认识和定位[3]。一方面,人们渴望接受更多教育、渴望获得更高学历,力争往上流社会流动;另一方面,社会也认可教育身份,更以此为筛选标准,允许部分佼佼者进入上流社会,激励着人们接受教育。在功能主义者看来,这种现象既合情合理又公平公正,不仅促进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更为社会提供和选拔了大量的优质人才,而且有

5、利于整体社会的稳定;然而冲突论者则认为这种现象纯属社会冲突的产物,是优势阶级维护既得利益,麻痹弱势群体的手段之一[4]。但不论是褒是贬,两种论者都已承认一个事实,即社会对个体受教育的价值认可已然成为社会分层的划分标准之一,教育分层已然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教育身份既然是社会价值认可的产物,其最大特征就该是注重其内在的价值判断。教育身份以文凭为载体,其内在基础是文凭所代表的学识、能力等。教育文凭内隐地负载着某种专业知识与技能等级的信息,是最为直接地反映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的信物[5]。文凭一旦授予,则意味着社会已经认可了文凭所有者所受的教育。然而,社会认可的不是简单的一张纸,而是其代表的

6、建立在学识、能力等品质基础上的教育所蕴含的社会价值。价值属于存在范畴,而对价值的认可却属于意识范畴,因此教育身份本身就是多元的。因受教育程度不同而获得不同教育身份从而获致不同阶层的教育分层是客观存在的,但教育身份本身却是多元的,因此无论个体或社会,对教育身份的关注决不能仅仅盯着外在的文凭,而应更注重文凭的内涵。即社会对个体的价值认可始终应建立在对其学识、能力考量的基础上,而决不能仅凭一纸文凭来判断。  二、价值认可异化:教育身份功能观的弱化9  社会认可教育身份只有认可其内在的价值,人们的教育身份功能观才能得到真正强化。教育赋予个体身份,社会认可这种身份,并提供比一般社会成员更多的指向更好生活

7、的机会,则社会个体必然更加珍视这种身份,努力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以期待获致更高级别的教育身份。社会认可的方向、个体追求的目标,都必须是教育身份所蕴含的学识、能力等内在价值。一方面,社会进步需要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来推动;另一方面,只有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在不借外力的情况下获取更多的社会福利,晋升更高的社会地位。二者相得益彰,共同强化着人们的教育身份功能观。然而一旦社会认可的方向迷失,个体追求的目标错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