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运用

论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运用

ID:31446059

大小:10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0

论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运用_第1页
论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运用_第2页
论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运用_第3页
论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运用_第4页
论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运用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由复杂网格构成的系统,教育方法和手段种类繁多。其中隐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旨在于突破教育环境的内部视野,放眼于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从而实现教育目标。本文将从隐性教育的发展历史、含义及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结合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和具体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039-02  一、隐性教育的发展史和概念  隐性教育的观点发源于英国

2、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于1958年在哲学研究中提出的隐性知识的概念。他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可见,波兰尼把前者称之为显性知识,后者为隐性知识。美国教育学家马丁?杰克逊在波兰尼的研究基础上,把隐性知识的外延扩大到教育学领域。他于1968年提出了学校生活环境中的“隐藏课程”理论(Hidden7curriculum)。他认为,一种无显性表象、间接、内隐的教育方式能够使受教育者在不经意间受到教育,同时也可以缓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说教和抵触的矛盾关系。

3、  我国古代的教育学理论之中也蕴含着许多隐性教育观点。如将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放置于教育环境之中,就能深刻体会到其顺应教育规律,力求循序渐进的无痕引导,通过表象上的无所作为,实则通过默化,最终令其有所为,从而达成最终的教育目的。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指出“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意为在教育的过程中,受到别人的话语、举动的熏陶和影响,虽然没有刻意去学习他人的做派,但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然而然的就像他人了。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是指不采取显性的、主观教育目标外露方式,而是通过一种内敛默化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4、。  综上所述,隐性教育的中外理论研究古而有之,有许多值得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鉴的地方。我们把它定义为:隐性教育是在素质教育方针的引导下,以多种教育内容的构成,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以动态传递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获取、行为动因、情感本能等方面发生影响的教育过程。  二、隐性教育的主要特点7  1.内隐性。隐性教育在与传统的显性教育模式相比,其突出特征在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目的都不是明显表露的,而是隐藏起来。教育主体不外露,不通过语言、文字、图表或符号等方式明确表述明显的说教方式去对教育客体施加影响,是在潜移默化的双向互动中展开,使得高校学生更容易受到教育内容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高校思想政

5、治教育过程中互动平等的教育理念。苏联教育家霍母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隐蔽,就越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可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巧妙地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转化,在不知不觉自然而然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  2.个体性。隐性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受教育者个人,教育内容不通过传统的显性教育的方式进行传递,隐性教育之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很难清晰描述教育目的和教育所施加的影响,这和隐性教育潜移默化的特性相关。受教育者如要获取隐性教育的具体内容,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以及带有最为普通的意图,在主动接触外部信息的基础上获得教育的具体内容。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

6、育者能够避免陷入传统的权威式教育,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出现受教育者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状况,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获取教育内容。  3.多样性。隐性教育资源的存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也应当是多样性的。因为隐性教育的意图是希望教育对象自己感知、自我接受教育,这与传统显性教育教学方式中教育者和教育体制的僵化不同。教育对象不仅能从传统的课堂教育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能够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受教育者独立主体精神增强的时代,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多种方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引

7、导人们的思想,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7  4.开放性。在高校的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全天候、随时随地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仅仅依靠课堂、会议以及一些规章制度的硬性调整和规范。隐性教育往往更能被学生认可。只有当学生自觉自愿地受教育时,才有可能达到目的。例如学校悬挂的内容丰富的标语,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内容,报刊栏中的报纸,各种课余文化、体育活动乃至宣传海报等等,这些开放性的内容并没有特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