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探究活动, 构建生物学重要概念

融合探究活动, 构建生物学重要概念

ID:31454192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融合探究活动, 构建生物学重要概念_第1页
融合探究活动, 构建生物学重要概念_第2页
融合探究活动, 构建生物学重要概念_第3页
融合探究活动, 构建生物学重要概念_第4页
资源描述:

《融合探究活动, 构建生物学重要概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融合探究活动,构建生物学重要概念  摘要:生物学的概念,对于生物学科来讲,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本文从生物学教学有效性的角度,提出融合探究活动,构建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方法。  关键词:生物教学探究活动重要概念  生物学的概念,对于生物学科来讲,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生物学的重要概念,在概念之前加了重要两个字,特别强调了这样一批概念处于生物学科的中心位置。它包括对生命的基本现象、基本规律、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解释。重要概念对于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学科,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对重要生物学概念的有效教学。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

2、物课程标准的另一个重要理念,设计并安排好科学探究性活动是中学生物教学的基本要求,而且探究活动容易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究兴趣。因为同一个概念知识点可以通过不同探究途径解决,这样很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和探索欲望。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融合探究活动,构建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方法。  1.进行探究活动,理解重要概念4  课标中对科学探究有明确的要求,科学探究可通过探究性实验具体实施,探究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获取生物科学知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相应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3、更主动并真正体会其实质。  例如:对“自然选择”概念中“突变和重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的理解很多学生不清楚,即究竟是先有变异还是先有选择,是否是因为选择的压力导致了突变等。教师不妨引入一个探究实验“探究抗生素使用与否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药性关系”,通过这个探究活动得出结论:细菌抗药性变异的产生与抗生素无关。  在设计并完成该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与科学探究相关的重要概念得到强化,而在探究过程中需要培养的能力也得到强化。建立在这一系列实验基础形成的“自然选择”概念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事物,避免了死记硬背式的灌输概念。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对概念的理解更透彻。  2.设计探究

4、活动,引导概念生成  知识生成是新教学理念和新教材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我们设计探究活动时,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握好这个联系就能发挥已有知识的积极作用,生成新知识,构建新概念。  如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活动设计:  (1)从实验题目“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来考虑,你能提出哪些探究性问题?  (2)基于已有的知识,利用环环相扣设问引导学生对每一个实验步骤的观察,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  a.如何检验淀粉?(用碘液)  b.淀粉遇碘会有什么变化?4  c.如何去掉干扰的“绿色”(叶绿素的干扰)?  d.绿叶去除叶绿素后,滴碘液就可以检验绿叶在光下制

5、造的有机物是否是淀粉了吗?你认为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e.以“光”为变量设计对照方案,有哪几种设计思路?  f.现在可以将实验材料放在阳光下照射,让它制造有机物了吗?(提示:这样的叶片中有没有可能储存有以前所制造的有机物)如果叶片的遮光部分、见光部分都有有机物,则势必对实验现象有干扰,怎样消除这些干扰?  光合作用这一概念,实际上包含了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对初中生来说,能将这三个方面有机联系起来,归纳出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即说明基本上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概念。而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是通过探究性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和三个演示实验得出的,学生在实验及

6、观察过程中已对有关的产物和原料等有较深的印象和理解,再引导学生将这些实验结论归纳在一起,找出内在联系,光合作用的概念便水到渠成。  3.运用探究实验,纠正错误的前概念,形成科学概念  学生在学习任何概念性知识之前,实际上都已经有了前概念。前概念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相对于新知识的已有认知,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片面的或错误的。前概念的形成,往往经历了比较长的时间,在脑海中根深蒂固,如果仅仅是靠教师的讲解,则比较难以纠正,但如果是通过学生参与的探究活动,亲自体验了探究的过程,通过实验、观察而得出结论,得到的印象会更深刻,更有利于科学概念的生长。4  例如:关于种子萌发的

7、外部条件,很多学生误以为种子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萌发。为了矫正学生的这一错误概念,可以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如果我们想进一步探究“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现有实验基础上可如何设计探究方案?实验现象可能会怎样,最终结论又是什么?经过探讨,学生充分运用对比法和控制变量法,提出增设一组对照实验,增加一个满足“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分”这一外界条件的实验装置,对它进行遮光处理,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最终得出相应结论。在此过程中,探究活动实际上发挥了两个作用:一是通过实验观察,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和欲望;二是通过探究实验设计和实验现象的观察,修改或改变学生头

8、脑中原有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