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养成探索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养成探索

ID:31454267

大小:11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10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养成探索_第1页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养成探索_第2页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养成探索_第3页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养成探索_第4页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养成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养成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养成探索  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高职教育培养出大批社会所需的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在基础论课程主导着目前高职教育课程的情况下,创新型高职大学生的培养遇到困难。因此,应通过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选择恰当的教与学方法的基础上,帮助高职学生养成社会所需要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创新能力;基础论课程;项目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1-0085-04  作者简介:焦

2、彩丽(1976―),女,硕士,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立项课题“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应用研究”(项目编号:GDJY-2014-B-b175)  一、创新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教育和服务社会的应有功能  从历史视角来看,高校功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生变化,从1088年波罗尼亚大学设置高等教育的法学学科培养职业人员开始,在随后七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高校始终将培养职业人员作为自己的唯一功能,这就是所谓的“人才培养”。

3、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因此,181010年成立的洪堡大学将科学研究作为高校功能之一,使高校增添了第二项功能。20世纪30年代,威斯康星大学提出了高校的第三大功能,即服务社会。在新的世纪,为了建设中国特色、中国气度的高等教育,以适应和服务于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文化的传承创新应当是大学的第四大功能。  首先,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创新能力。所谓创新能力,安江英、田慧云等学者认为:“创新能力表现为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一部分是对已有知识的获取、

4、改组和运用;另一部分是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上述关于创新能力的理解,对于高职教育尤其具有启示价值。因为学生到高职院校接受教育,不是为了一张毕业文凭或几个技能资格证书,也不是为了毕业后到社会上找一碗饭吃。对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高职院校帮助学生养成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主动适应社会和岗位变化的需要。同时,当代教育教学理论主张将大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不是将学生培养为会说话的机器。因此,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大学生的

5、综合职业能力展开,而创新能力作为大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织部分,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由教师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这是大学生由学生向熟练技能型人才过渡的必要条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高职院校学生需要将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转化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这离不开创新能力。  其次,社会发展需要大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广东省教育厅于2015年1月26日所发布的《2014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广东省共有专科毕业生22.67万人,其中,“10到企业单位的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就业的专科毕

6、业生分别为9.10万人和6.28万人,占专科毕业生的40.12%和27.71%”。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绝大部分都是中小型公司企业,这些公司企业往往将专科大学生作为业务骨干和管理骨干来培养,有些企业甚至承诺两年后将留下来的专科大学生升职为管理骨干。因此,社会和企业非常需要大批留得住、用得上、上手快、头脑活的高技能应用型大学生,而大学生只有初步具备由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所组成的创新能力,才能成为企业发展梦寐以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

7、题  (一)基础论课程观主导着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基本采用基础论课程观主导下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构成模式。尽管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职院校、社会、学生和学者等多方努力下,出现了任务导向等实用型课程观,并且该实用型课程观由于顺应了社会需要和学生养成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需要,迅速在条件比较好的高职院校得到推广,从而使基础论课程观主导的高职教育课程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是,任务导向等实用型课程观的产生、成长和完善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  自181010年起产生

8、的基础论课程观已经有近300年的发展历程,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短时间内还不能脱离基础论课程观的影响,还不能摆脱由基础论课程观所派生出的学科论、普通论课程观的桎梏。同时,教师对于基础论课程易于组织教学的偏爱,或许是任务导向等实用型课程观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也是创新教育在高职院校长期处在盲目、无序和低水平重复阶段的师资原因。毫无疑问,基础论课程过于强调知识体系的建构,会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仍然巨大  首先,在教学计划制定方面,但凡受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