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机械能 专题强化六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机械能 专题强化六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ID:31469979

大小:611.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1-10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机械能 专题强化六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_第1页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机械能 专题强化六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_第2页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机械能 专题强化六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_第3页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机械能 专题强化六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_第4页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机械能 专题强化六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机械能 专题强化六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专题强化六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专题解读1.本专题是力学两大观点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多物体多过程的综合应用,高考常以计算题压轴题的形式命题.2.学好本专题,可以极大的培养同学们的审题能力、推理能力和规范表达能力,针对性的专题强化,可以提升同学们解决压轴题的信心.3.用到的知识有:动力学方法观点(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基本规律),能量观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命题点一 多运

2、动组合问题1.多运动组合问题主要是指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和竖直面内圆周运动的组合问题.2.解题策略(1)动力学方法观点: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基本规律.(2)能量观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3.解题关键(1)抓住物理情景中出现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过程,将物理过程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子过程.(2)两个相邻过程连接点的速度是联系两过程的纽带,也是解题的关键.很多情况下平抛运动的末速度的方向是解题的重要突破口.例1 (2016·全国Ⅰ卷·25)如图1,一轻弹簧原长为2R,其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的固定直轨道AC的底端A处,另一端位于直轨道上B处

3、,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直轨道与一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轨道相切于C点,AC=7R,A、B、C、D均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质量为m的小物块P自C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最低到达E点(未画出),随后P沿轨道被弹回,最高到达F点,AF=4R.已知P与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取sin37°=,cos37°=)配合各任课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学生中培养苦学精神,发扬拼搏精神,形成以勤学为荣的班风;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聪明比勤奋”以及具有储能特色的“当月之星”的评选活动,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学生就

4、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图1(1)求P第一次运动到B点时速度的大小;(2)求P运动到E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3)改变物块P的质量,将P推至E点,从静止开始释放.已知P自圆弧轨道的最高点D处水平飞出后,恰好通过G点.G点在C点左下方,与C点水平相距R、竖直相距R,求P运动到D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改变后P的质量.①直轨道与一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轨道相切;②水平飞出后,恰好通过G点.答案 (1)2 (2)mgR (3) m解析 (1)由题意

5、可知:lBC=7R-2R=5R①设P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vB,由动能定理得mglBCsinθ-μmglBCcosθ=mvB2②式中θ=37°,联立①②式并由题给条件得vB=2③(2)设BE=x,P到达E点时速度为零,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由B→E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mgxsinθ-μmgxcosθ-Ep=0-mvB2④E、F之间的距离l1为l1=4R-2R+x⑤P到达E点后反弹,从E点运动到F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Ep-mgl1sinθ-μmgl1cosθ=0⑥联立③④⑤⑥式得x=R⑦Ep=mgR⑧(3)设改变后P的质量为m1,D点与G点的

6、水平距离为x1、竖直距离为y1,由几何关系(如图所示)得θ=37°.配合各任课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学生中培养苦学精神,发扬拼搏精神,形成以勤学为荣的班风;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聪明比勤奋”以及具有储能特色的“当月之星”的评选活动,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由几何关系得:x1=R-Rsinθ=3R⑨y1=R+R+Rcosθ=R⑩设P在D点的速度为vD,由D

7、点运动到G点的时间为t.由平抛运动公式得:y1=gt2⑪x1=vDt⑫联立⑨⑩⑪⑫得vD=⑬设P在C点速度的大小为vC,在P由C运动到D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m1vC2=m1vD2+m1g(R+Rcosθ)⑭P由E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Ep-m1g(x+5R)sinθ-μm1g(x+5R)cosθ=m1vC2⑮联立⑦⑧⑬⑭⑮得m1=m多过程问题的解题技巧1.“合”——初步了解全过程,构建大致的运动图景.2.“分”——将全过程进行分解,分析每个过程的规律.3.“合”——找到子过程的联系,寻找解题方法.1.同学们参照伽利略时期演示平抛运

8、动的方法制作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水平放置的底板上竖直地固定有M板和N板.M板上部有一半径为R的圆弧形的粗糙轨道,P为最高点,Q为最低点,Q点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