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总复习 七上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课时四 世界的地形 海陆变迁)练习

中考地理总复习 七上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课时四 世界的地形 海陆变迁)练习

ID:31473586

大小:2.41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1-11

中考地理总复习 七上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课时四 世界的地形 海陆变迁)练习_第1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 七上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课时四 世界的地形 海陆变迁)练习_第2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 七上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课时四 世界的地形 海陆变迁)练习_第3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 七上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课时四 世界的地形 海陆变迁)练习_第4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 七上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课时四 世界的地形 海陆变迁)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地理总复习 七上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课时四 世界的地形 海陆变迁)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课时四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1.(2016娄底模拟)图中山脉是各大洲重要的山脉。对图①~④地理事物的判断,正确的是(A)A.①处是东欧平原B.②处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高原C.③处是巴西高原D.④处是亚马孙平原【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不同地形区的位置。读图可知,①处位于乌拉尔山以西,是东欧平原;②处是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其北相连的地形区是中国的青藏高原,该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为南美洲的巴西高原;③处位于阿尔卑斯山脉

2、北侧的西欧平原;④位于大分水岭西侧的中部平原,亚马孙平原在巴西。2.(2017原创)对下图中各海底地形描述错误的是(B)A.A是陆地伸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B.B是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C.C火山活动比较强烈D.D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经过专家组及技术指导员的共同努力,科技入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小麦产量的大幅提升,农民种粮收益明显提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许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解析】本题

3、考查海底地形的特点。图中A为大陆架;B为大陆坡,是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C为大洋中脊,是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D为海沟,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2017衡阳)读图,完成3~4题。3.AB两地的相对高度(B)A.100米B.150米C.300米D.450米【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相对高度的判断。从图上看,B点海拔300米,A点海拔150米,相对高度是150米。4.图中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C)A.OA处B.OB处C.OC处D.OD处【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断。OC处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山谷有可能发育河流。其他三处都是山脊,不能形成河流。

4、5.(2017临沂模拟)气象工作者在同一时刻测得A处气温是20℃,B处气温是38℃,则A、B的相对高度是(A)A.3000米B.2000米C.1000米D.4000米经过专家组及技术指导员的共同努力,科技入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小麦产量的大幅提升,农民种粮收益明显提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许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解析】本题考查相对高度的计算。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A、B两处气温相差18℃,则相

5、对高度相差18÷0.6=30,30×100=3000米。(2017盐城)某科考队对我国南方某地进行考察。读考察线路图,完成6~7题。6.图示考察线路上,最高处的海拔可能为(C)A.1280米B.1300米C.1320米D.1480米【解析】本题考查估算山顶的海拔高度。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最高处海拔在1300~1400米之间。7.图中四处,队员需涉河经过的地点最有可能是(A)A.①B.②C.③D.④【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河流存在于山谷地带,即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读图可知①符合要求。8.(2016绵阳)下图为某社团假期考察区域等高线示意图,考察队员深入

6、的是(D)经过专家组及技术指导员的共同努力,科技入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小麦产量的大幅提升,农民种粮收益明显提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许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A.低洼的盆地B.和缓的丘陵C.无际的平原D.崎岖的山地【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可知,该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且坡陡谷深,可判断是山地。(2017苏州模拟)下图为等高线图,读图完成9~10题。9.已知B点的温度为16℃,那么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

7、情况下,A点的温度约为(D)A.14.8℃B.15.4℃C.16.6℃D.17.2℃【解析】本题考查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图中等高距为200米,A点的海拔为800米,B点的海拔为1000米,根据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的规律,A点的气温应比B点高约1.2℃,即A点为17.2℃。10.一般来说,图中降水量最多的是(B)经过专家组及技术指导员的共同努力,科技入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小麦产量的大幅提升,农民种粮收益明显提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许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