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分数微分对流-弥散方程模拟吸附性溶质的运移

用分数微分对流-弥散方程模拟吸附性溶质的运移

ID:31478359

大小:87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1

用分数微分对流-弥散方程模拟吸附性溶质的运移_第1页
用分数微分对流-弥散方程模拟吸附性溶质的运移_第2页
用分数微分对流-弥散方程模拟吸附性溶质的运移_第3页
资源描述:

《用分数微分对流-弥散方程模拟吸附性溶质的运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现代数学和力学(MMMⅨ)用分数微分对流一弥散方程模拟吸附性溶质的运移+黄权中。2黄冠华“2(1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2中国农业大学中以中心,北京100083)摘要本文根据所构建的考虑吸附作用的分数微分对流一弥散方程参数的求解方法与所编帝l的程岸FADEMain,结夸土柱的试验资料对吸附性溶质重金属cd和NH+一N的迁移参数进行了估计,并与基于CDE的CXTFIT2.1所估计的参数进行了比较,同时应用所估计的参数与稳流场阶跃输入条件下解析解对吸附性溶质重金属Cd和NH,一N的迁移进行了

2、模拟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用FADEMain所估计的两种溶质的弥散系数趋于一稳定值,而与溶质的迁移距离无关;用CXTFrr2.1所估计的CA的弥散系数则随溶质的迁移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而NH≯N的弥散系数则随溶质的迁移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关键词吸附性溶质,分数微分对流一弥散方程,参数估计引言由于多孔介质是包含多重的、嵌套的空间与时间的尺度或连续演进尺度(ContinuouslyEnvolvingScales)的介质(Cushman,1990)LlJ,使得应用基于Brownian运动的传统对流一弥散方程(Bear,1

3、972)”1与宏观对流弥散理论(Gelhar,1993”J;杨金忠等,2000“o)难于较好地描述溶质运移过程中的弥散尺度效应问题.事实上,在具有连续演进尺度(ContinuouslyEnvolv—ingScales)的介质中,溶质运移过程具有非费克(Fick)现象(Neuman和Z}larig,1990)“o.近年来,国际上提出的基于L6vy运动理论(Meerschaert等,1999)”1的分数微分对流一弥散方程(FractionalAdvection-DispersionEquation,FADE)(Be

4、nson,1998;Benson等,2000a,b)口”],不仅是对传统对流一弥散理论的一个重要突破,而且为研究多孔介质中复杂的溶质运移问题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和方法.FADE的重要特点是弥散系数与溶质运移距离无关,而弥散系数的尺度效应则由分数阶微分来反映.Pachepsky等(2000)““应用该模型模拟了非反应性溶质的迁移过程.黄冠华和黄权中(2003)[“1将FADE推广应用于研究吸附性溶质的迁移过程,构建了考虑吸附作用的分数微分对流一弥散方程及其参数求解方法,本文的目的是应用考虑吸附作用的FADE模型来模拟

5、和预测重金属Cd和NH+一N的迁移过程.1吸附性溶质运移的分数微分对流一弥散模型与解析解一维条件下,溶质运移的FADE方程可以表示为(Benson1998;Benson等2000a)‘7棚+国家重点发展规划研究项目(G1999045706)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279025,59870028)资助作者通信地址,中国农业大学东区191信箱・486・蔷一”a。c+、。i卫:)D嚣+(专一号)D志㈤对于对称(p—O)的吸附性溶质运移,在线性等温平衡吸附作用条件下,可引入延迟系数R,则溶质迁移的分数微分对流弥散

6、方程变为(黄冠华,黄权中,2003)E,・3R誓一”蓦+D器定义延迟孔隙流速为u7一∥R,延迟弥散系数为D7一D/R,代人式(2)得到㈤i瓦2一”百;十u百≯稳定流场阶跃输入条件下分数微分对流弥散方程的解析解为c—c。[,一只(掣)]其中只(z)为标准对称的a一稳定概率累积函数.可表示为(McCulloch1998m;Pachepsky等,2000[101)疋(y)一c(a)+虫学』exp(一y亡u(≠))d≠㈤(4)1996[1目;Benson.(5)本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原理构建了模型参数的求解方法,并编制了

7、相应程序FADEMain2吸附性溶质运移模拟2.1镉(Ca2+)离子与铵氮运移参数的估计对重金属镉离子运移参数的估计数据源于土柱一维稳定流场阶跃输入条件下的试验结果(齐志明,2003)“….表1列出了分别由CXTFIT2.1(Toride等,1995)口41和本文FADEMain估计出的不同深度处Cd2+离子的运移参数.可以看出两个模型分别估计的弥散系数随深度的增加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由CXTFIT2.1所估计的弥散系数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而由本文FADEMain所估计的弥散系数则随深度的增加而趋于一个常量,这

8、与Pachepsky等(2000)[103的结果一致.深度(cm)表1CXn7n’2.1cd2+的运移参数的估计值本文FADEMainD(cm2/h)o(era/h)R#D(era2/h)U(cm/h)R矿2.57.517.527.510.729.258.696.105.925.975.955.9373.9948.5340.205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