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验式德育审视中小学德育困境

从体验式德育审视中小学德育困境

ID:31488479

大小:11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12

从体验式德育审视中小学德育困境_第1页
从体验式德育审视中小学德育困境_第2页
从体验式德育审视中小学德育困境_第3页
从体验式德育审视中小学德育困境_第4页
从体验式德育审视中小学德育困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体验式德育审视中小学德育困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体验式德育审视中小学德育困境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普遍奉行知性德育观,但其存在德育内容知识化、德育教学灌输化、德育主体边缘化、德育过程简单化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迫切呼唤体验式德育。体验式德育的内容以丰富的生活为源泉、教学以多样的实践为形式、彰显平等的主体间性关系、过程以交融的知情意行为表征。体验式德育德育可通过自然体验、生产劳动体验、磨难体验、志愿者活动体验、传统活动体验等类型进行操作,创设情境、唤醒体验、平等对话、反思内化等是体验式德育实施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德育问题;体验式德育;体验类型;操作路径  一、体验式德育的

2、重要性:知性德育观下中小学德育现存问题  1.德育内容知识化:  当前多数中小学把德育等同于道德知识的传授,片面强调道德理论的灌输,认为只要学生记忆充分的道德知识,掌握一定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高尚的道德。知性德育观下的德育内容注重浅层道德符号的机械性记忆,而缺乏对蕴藏于道德知识表层结构之下的内部意义的眷注,欠缺对蕴含在道德生活世界的内在价值的重视,缺少对与所授道德知识息息相关的学生生活的关注。学校德育内容过于理想化,脱离学生生活、社会生活,脱节于学生成长规律。德育内容通常显现为深奥的理论、抽象的内容、单一的准则

3、,严重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德育内容的编排以应试为指向,“唯智主义”10倾向导致重智轻德、以智代德现象泛滥,教师只是不断地向学生讲授道德知识,然后凭借笔试评价学生是否掌握所授的“道德”。  2.德育教学灌输化:  目前中小学德育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主要通过直接德育课程展开;教学方法单调,道德教学主要依靠课堂中的讲授法;德育教学以单向灌输为主,重理论说教而不重活动养成。德育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内心体验,仅仅注重道德规范的逻辑体系;片面强调道德规范的外部灌输,而不重视学生的内在道德需要;往往通过说教传授道德规范,通过学习间接经验获取对德育内

4、容的认识。致使学生在学习中只重视对道德知识的识记与背诵,而不去践行所学的道德准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不得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1]德育教学形式化倾向严重,教学内容并未紧贴学生的实际思想,德育活动不注重学生知情意行的实际体验而流于形式。当前德育教学以教师向学生单向度的信息输入为主,单纯的理论讲授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道德的有效判断和情感认同。  3.德育主体边缘化:  知性德育观下的德育教学简化为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一言堂”10式的知识传递,教师与学生被禁

5、锢在预设的道德规范框架中,缺少道德主体的参与,缺乏对道德主体生活的关注,导致德育主体边缘化,使得道德学习成为抽象掉个人生命的异化过程。教师仅成为德育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变成盛装德育知识的容器,德育异化为对道德知识体系的背诵,学生难以体会道德知识的内在价值,更难以将其应用于复杂多变的道德生活中。在知性德育观指导下培育出来的学生容易产生知行脱节、知易行难、知而不行等现象。在日常德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蜕变为纯粹的主客体关系,甚至更多是权威与服从关系,教师作为思想道德知识的权威凌驾学生之上,表现为掌握丰富道德知识的教师教导蒙昧无知的学生,学生

6、在接受枯燥的道德教条时处于一种服从地位,成为被动的接受者与旁观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主体性缺失。  4.德育过程简单化:  知性德育观指导下的德育过程被简化成为教师通过课堂语言讲授、教学逻辑分析将道德理论传递与灌输给学生,德育过程异化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单纯记忆与背诵。当前德育过程忽视了道德生成过程的实践性、生成性和情境性,学校为达教学方便把知识德育编排成课程,形成专门的德育理论教学,将德育简化成知识德育,知识德育又演化成课堂灌输。纯粹的知识德育是从社会生活中抽取出来的,不联系社会生活就变成了僵硬抽象的教条,与学生生活的世界相隔离,学

7、生很难将德育信息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并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导致学生仅成为拥有道德知识的人、而非具有完整道德精神的人。目前学校德育过程更多的简化为以管代教,多数教师认为德育就是管住学生,让学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规规矩矩不违规违纪,再添加些许奖惩手段,就会达到德育教学的目的,而忽视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道德意志塑造、道德行为养成。  二、体验式德育的可能性:体验德育的优势10  道德体验是一种含有价值判断的关系融通性体验[2]。体验式德育是主体处于某道德情境中,在原有道德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移情、感悟等多种心理活动,产生含有价值判断的

8、新道德观念、情感、态度、行动的体悟过程。“体验作为情感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既有认识论的意义,即用体验的方式达到认知理解;又有本体论和价值论的意义,即体验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