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改变世界创造幸福的创新型人才

培育改变世界创造幸福的创新型人才

ID:31491123

大小:10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2

培育改变世界创造幸福的创新型人才_第1页
培育改变世界创造幸福的创新型人才_第2页
培育改变世界创造幸福的创新型人才_第3页
培育改变世界创造幸福的创新型人才_第4页
培育改变世界创造幸福的创新型人才_第5页
资源描述:

《培育改变世界创造幸福的创新型人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培育改变世界创造幸福的创新型人才  摘要:本文指出了我国现行的应试教育贻误创新人才的培养:重共性,轻个性,不搞因材施教;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和素质教育;重传承,轻创新,将学生的思想通过应试教育束缚在教材的权威中。指出中国创新思维习惯和素质教育缺失的原因,在于:在漫长的封建制度束缚下,形成了思维保守的民族劣根性;社会上的知识商人和传媒为应试教育大造声势,推波助澜。笔者对改革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提出如下建议:改变教育的理念,转变传统应试教育观为创新素质教育观;改革教育体制,确立创新素质教育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改革考试

2、制度,实施多种选拔人才的方法,防止一考定终身。及时发现、调整教学、教改中发现的新问题,并鼓励学生挑战“权威”。  关键词:教育;改革;应试;创新;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003-037  随着科技文化的进步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软实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展成为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要素。民族文化与教育中创新精神的张扬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是中华崛起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在当今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必须大力开展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让传统文化中生发的新思想、新文化和包容整个人类文化成果

3、的创新科技与物质精神产品,成为团结各民族人民,引领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旗帜。因此,探究当前高校教育中创新素质教育缺失的现象,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中国越来越畸形的应试教育磨灭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1.重共性,模式化,轻个性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孔子主张且身体力行因材施教之法。而中国当今的教育就是在高考指挥棒下的标准化教育模式。标准化的教育制度、教学计划、课程模块,完全一样的课本、考卷、评分标准,以及单调的填鸭式的上课方法。这样的教育无法适应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和丰富多样的特点,无法适应不同学生的特长、兴

4、趣爱好和要求,扼杀了年轻人的创新精神。在天性上,每一个年轻人都会有不同的兴趣、特殊的爱好和长处,都会有新颖独特的想法、标新立异的追求。而在应试教育和标准化模式中,这些都会被压抑、被打击、被忽略,从老师到学生都不能有其本应该有的独立自主、积极创新精神。在美国却是另一种情况。比如伍德沃德在麻省理工学院读二年级时两门功课没过,但是在化学方面的成绩却非常出色。麻理非但没有处分或开除伍德沃德,还把他安排在化学实验室,对他进行个别培养。后来伍德沃德拿到了1965年诺贝尔化学奖。这就是扬长避短、因才施教的结果。7  2.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

5、创新素质难以培养。应试教育往往把前人已有的理论成果和基础知识作为标准教育内容,对这些内容的背诵和准确记忆程度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主要标准。而今后这些受教育者进入社会,学过的知识还有没有用,他们能不能用这些理论和知识去化解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倒没人关心。这样填鸭式的灌输教育和唯一标准答案的考试方法只能培养出一批批读死书的书呆子,却真正扼杀了学生原本就有的学习兴趣、读书乐趣、活跃发散的创新思维习惯。如今中国留学生遍布世界,外界普遍反映,中国学生理论程度较高,知识记忆能力较强,考试排名相对靠前,可动手能力却较差。可见,严谨和创新是一个学者成为大师的不可或

6、缺的两个方面。  3.复制经典,服从权威,囚禁思想于牢笼里。中国的课本就是前人成果的标准化大集合,精选出以往的知识条目用于背诵。要证明自己的正确必须引经据典,或搬出权威人物的语录,这样文章和观点好像才有分量。这种思维方式和论述方式广泛见于中国课本中的古文今文、学生作文以及报刊文章中,而这正体现了说话者新思想的匮乏,没有独立自主性和批判超越精神。这种情况在社会生活中就是唯书、唯上、唯红头文件、唯权威语录、唯领导指示;在教学实践中,就表现为重经典著作、重权威教材、重公理定论,而不引导学生去批判怀疑、去分析思考、去审视、去否定前人的理论。学校的这种做法其

7、实是将课本中的经典变成了思想的牢笼,用试卷标准答案的权威性锁住了笼门,将年轻人天生的多样兴趣爱好和创新思维习惯和能力统统关在里面。这样的笼中之鸟进入社会,不用说在生活中发现和总结新理论、实践新方法,连适应和生存都成问题,如此怎成人才?  二、我国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1.封建社会在我国已走过漫长的三千多年。在历经多次改朝换代的封建统治中,统治者们为稳固其自身的统治权,扼杀“异端”,“枪打出头鸟”7。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服从权威已经成为老百姓固有的思维和生活习惯,思维保守成为代代传承的文化习俗。五四运动后,情况虽有所改观,这种劣根性却没

8、有得到根本清除。新中国初期历次政治运动也让敢说话的知识分子与百姓大受挫折。在这种保守的大背景下,教师队伍也是偏守旧者多,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