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评价失衡引发的道德教育困境及出路

道德评价失衡引发的道德教育困境及出路

ID:31494877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道德评价失衡引发的道德教育困境及出路_第1页
道德评价失衡引发的道德教育困境及出路_第2页
道德评价失衡引发的道德教育困境及出路_第3页
道德评价失衡引发的道德教育困境及出路_第4页
道德评价失衡引发的道德教育困境及出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德评价失衡引发的道德教育困境及出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道德评价失衡引发的道德教育困境及出路  【摘要】道德评价失衡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现象。道德教育的正常进行需要其自身的健康运行,同时也需要外环境的协同作用。道德评价作为外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对道德教育的进行起到检验、推动的作用。而道德评价的失衡则产生一定的道德教育困境,破坏了道德教育健康的外环境。保证道德教育的正常进行,除了确保道德教育本身的健康运行外,还需要通过注重道德修养的教育,加强传统道德的教育以及注重道德教育的普及化等方面,应对当前道德评价失衡的状态。  【关键词】道德评价失衡道德教育出路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

2、0-0069-02  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再一次掀开了近几年社会日益惹人争论的“扶老人”事件,目前老人摔倒没人扶,和见到老人摔倒不敢扶的现象揭示了当前许多道德教育困境。道德教育困境产生的原因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考虑,从道德教育本身来讲,道德教育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道德教育困境;从外环境角度考虑,外环境是道德教育实践的场所,是对道德教育成果的验证,但是不良的外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产生相应的道德教育困境,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道德评价失衡。  一、道德评价失衡与道德教育困境的关系  道德,这一词最早是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出现的。老子说:“5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

3、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其中的“道”指自然运行和人世共通的真理,“德”是指为人处世的德性、品行、王道。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往往代表着积极的社会价值取向。评价通常指对某件事或某个人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道德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标准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善恶、荣辱、正当或不正当等道德价值的评论和断定。通过赞扬、褒奖或批评、谴责,激励人们扬善弃恶。  道德评价是道德教育外环境中对道德教育结果的回应。道德教育最终是要在

4、社会中时间的,而道德评价在社会中对道德行为起到一定的权衡作用,适度的道德评价可以对道德教育起到监督,反馈,激励的作用。  失衡即失去平衡。道德评价失衡是指判定道德行为的标准失去了准确的度。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而往往当人们用法律的武器去判定道德行为时,其评判结果可能会出现误差。例如,五年后才现真相的南京彭宇案,2006年仅仅凭借主审法官的一个“不是你撞的你干嘛扶她”的有罪推论,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判其赔四万余元。从法律角度考虑,“不是你撞的你干嘛扶她”或许是有推理论证的点,但是从道德的视角来讲,有失道德评价合理的度,这就是道德评价失衡的一个例子。5  道德评价失衡从道德教育外环境方面使

5、其产生了一定的困境,使道德教育实践与外环境的评判产生分歧,找不到相对应的点。当在道德教育过程中,达到了道德教育本身的目的,但是当其道德教育行为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却得到与之相反的道德评价,便产生了道德教育困境。  二、道德评价失衡对道德教育的影响  1.道德评价失衡影响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的一致性  道德教育的目的除了是培养有德行的人之外,同时要兼顾社会的需要,社会是道德教育实施的主要环境。道德教育的目的、内容、方式方法以及实践方式需与社会外环境找到相对应的点,保持一致性。道德教育为社会现实提供培养的基础,而社会是道德教育成果的检验基地。因而道德评价作为道德行为检验的重要准则,其对道德教

6、育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道德评价的失衡使道德教育的目的、内容、方式方法以及道德教育的行为与现实生活失去了一致性,产生了道德教育困境。  2.道德评价失衡影响道德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实施  道德教育行为最终是要被应用到社会现实中,当道德主体将在道德教育中所获的道德行为应用与社会外环境中,道德评价即会对道德主体产生反馈作用。适度的道德评价是培养道德主体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起到调节器的作用,从教育主体自身来讲,道德评价是将道德由他律转为自律的重要方式,同时,适度的道德评价可以改造、提高社会道德氛围。而失衡的道德评价会使道德主体产生困惑,影响道德主体对道德的判断以及对道德教育的

7、信任,也会有部分道德主体失去对道德实施的动力。  三、基于道德评价失衡提出的策略  1.注重道德修养的教育  道德社会环境的优化,是希望通过外部因素以对人实施引导,5是强调他律性的;道德修养则是人的自我教育,是强调自律性的,是真正摆脱道德教育困境的根本。道德修养的培养需要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从社会方面来讲,应着力于通过道德激励机制引导人的道德行为,调整道德评价的失衡状态。从道德主体自身来讲,加强道德修养的教育可以使其在面对道德评价失衡的情况下摆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