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与创业研究报告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与创业研究报告

ID:31495903

大小:11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12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与创业研究报告_第1页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与创业研究报告_第2页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与创业研究报告_第3页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与创业研究报告_第4页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与创业研究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与创业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与创业研究报告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取决于基础素质、专业素质(专业知识与技能)、创新与发展能力三要素,通过对衢职院医学院2011~2014届1272名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状况的调查分析,提出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的不足和改进思路,以及医学类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设置、教改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与创业;就业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263-04  自1999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急剧增长,2010年应届毕业生比2000年增加了5倍,2011年达到660万,

2、“十二五”9期间年平均超过700万。同时,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推进,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和本科以上的大学毕业生相比较,高职学生就业现状更为严峻。据教育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的数据,2011年高职在校生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总量的46%,招生人数占当年普通高校招生人数的48%,均占了将近一半,高职生的就业状况对社会影响很大。[1]因此,有必要全面掌握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中国人民大学曾湘泉教授在2009年时就提出一个观点:我

3、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就业岗位的缺乏,而在于就业能力的缺乏,高校需要加倍重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本课题组对国内外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进行了梳理,并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药品经营与管理、助产、护理3个专业的毕业生为对象进行了多项调查,掌握了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学院目前在就业与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高职院校构建就业及创业教育新体系的一般性思路,并就医学类专业提出了具体的就业导向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改革新思路。  一、就业与创业能力的内涵分析  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多种多样,没有统一的定论。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并保持工作、在工作中取得进步

4、以及应付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英国的就业能力研究专家LeeHarvey认为,就业能力即个人潜能,一般表现为学生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英国学者Peter则提出了可雇佣性构成的USEM理论。可雇佣性由学科理解力、技能、自我效能感及元认知能力组成。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认为,就业能力不单单指专业能力,还指有助于个人有效地、成功地开展工作的综合能力。  澳大利亚教育科学训练部于2002年发布《未来所需的就业能力》白皮书,提出了一个统一的就业能力框架定义,主要包括13项个人品质和8种就业能力。其中个人品质包括忠诚、奉献、诚信、热诚、可靠性、自我表现、常识、自尊、幽默感、平衡工作与家庭生

5、活的态度、应对压力的能力、激励性以及适应性等,就业能力包括理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规划与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技术能力等。[2]9  我国学者对于“就业能力”的内涵有不同于国外的理解。刘清亮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应该包括分析判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工作态度3个方面,包涵16项能力素质。其中分析判断能力包括分析能力、市场敏感度、创造力、明确的目的性、学习能力和结构化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包括领导力、沟通影响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客户服务能力;工作态度包括开拓能力、正直诚信的品质、职业化的行为、高效的工作能力、计划与自我管理能力、充满工作激情等。

6、崔影慧则将就业能力归纳为4个层次的内容:人格品质、知识、技能、应聘能力。[3]  综合前人研究的成果,笔者认为,就业能力是指获得就业机会、保持就业岗位、拓展职业发展空间的能力,它是知识、技能和态度三者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包括三个要素:基础素质、专业素质(专业知识与技能)、创新与发展能力。基础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基础知识、一般能力和个性心理素质等,其中身体素质指毕业生是否具备充沛的体力和精力,一般能力和个性心理素质有很多,关键的是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求职应聘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健全的人格和自我意识、自主性与责任感、较强的挫折承受力和良好的职

7、业道德等。创新与发展能力是指创新精神、实践经验、组织管理能力、创业能力等。  根据以上分析,显然,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单单是开几节课进行职业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这么简单,还必须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的教育活动之中。现在各高校提倡“创业教育”9,这是一个新的教育概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教育目的是让学生成长为创业者,使他们“愿创”、“敢创”、“会创”,这是就业能力教育基础上的深化。  二、医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就业创业能力分析  通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