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中学,动中思

玩中学,动中思

ID:31502338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玩中学,动中思_第1页
玩中学,动中思_第2页
玩中学,动中思_第3页
玩中学,动中思_第4页
资源描述:

《玩中学,动中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玩中学,动中思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给予学生结论不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即“授人以鱼”;素质教育恰好相反,它就是要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把学生请进知识形成的过程,学会学习的方法,即“授人以渔”.如何让低年级的小学生主动介入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抓住这个重点,分解这个难点,是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引进学具,变革数学课堂结构也就成了突破“关键”的必然选择.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强烈呼声.数学课堂存不存在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历史与现实都告诉我们:存在.既然如此,冲破旧有模式的禁锢,走一条“重质轻负”的路就刻不容

2、缓了.  一、数学概念物化a  即使是“1、2、3、4”这样的简单数字,对于儿童来说也是抽象的概念,“加”、“减”等这样的概念就更不用说了.在学具使用课上,教师把这些抽象的概念首先具体化为一样样学具,例如彩色小棒、算珠等,而“加”、“减”等概念则具体化为“拿来”、“拿走”等操作行为.这个“物化”过程遵循着严格的数量关系和科学原理,但又直观活泼,学生极易接受,学得快,记得牢.  “物化”的过程近似于儿童的手工游戏,有时伴随着教师提供的发散思维机会,儿童的确是在“玩”.与普通的玩不一样的是,他们也在玩中学,学到了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4  二、学具使用  

3、学具使用是本模式的中心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使用学具,逐步明白小棒、计数器、小动物图片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儿童习惯于直觉思维,而学具的使用使学生眼、耳、手、脑充分参与了学习,也充分发挥了视觉、听觉、触觉的功能,使学习速度加快,效率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儿童介入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懂得了什么是“加”,什么是“减”,“为什么要加”、“要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素质教育所期望的,也是旧有教育模式不能办到的.小学低年级的儿童,由于好动,手上总喜欢玩点什么.学具的使用,满足了儿童这一要求,继之而来的就是在“玩”中“学”,在“动”中“思”了.  三、抽象  毕竟

4、是数学课,毕竟是最后还要抽象出数学概念和算理.但是,此时的抽象是建立在牢固的实践基础之上的,学生不会感到茫然.抽象过程是把计数实物或操作过程符号化的过程,是一个思维跃迁的过程.由于这个“跃迁”紧连着学具及使用,而且,一遇到困难随时可以回到学具上去.所以,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大,课堂教学民主,气氛和谐.全体学生(包括随班就读的弱智儿童)都与老师一起活动,一起玩,一起想,学生的人格得到了提升.  在传统教学模式里,学生练习后的反馈靠学生举不举手或口答“对”或“不对”来解决.由于一个教学班学生人数多,教师往往分不清谁举手谁没举手,谁口答了谁没答,谁

5、做的对或不对,教师很难掌握.当使用了学具中的“反馈牌”后,上述矛盾就迎刃而解了.4学生举起反馈牌,即使教师看不清牌上的“?菁”与“?菖”,仅依据牌上的颜色就可以迅速收到学生反馈的信息.更有趣的是,在旧有模式里那种学生举不举手、东张西望、相互干扰,相互攀比的现象被排除了,有效地提高了反馈信息的信度,培养了学生的诚实品格.  四、学生思维发散  这个“思维发散”是广义的,包括学生即得知识的迁移和对未知领域的想象.在儿童眼里的客观世界并非完全与成人相同,他们的童真童趣与学具使用的结合,使思维易于发散.而这种发散是创造性思维的启蒙.学生不仅使所学知识与未学知识之

6、间建立起联系,而且对学具本身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改造构想.后者是传统教学模式永远难办到的.  “玩”与“动”,是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又一特色.玩,是少儿的天性.教师不让他玩,他会偷着玩,偷着玩就会贻误学习.但是,如果教师引导他们按一定的形式玩,并在玩中学习,则他们就主动拉近了与教师的距离,“亲其师而信其道”,学数学就带上了感情.学具使用课的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玩学具,在玩中把学生的注意力渐渐凝聚起来,集中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上去,玩就玩出了名堂,玩就玩出了效率.“玩”学具,要引导学生表演,要引导学生表述.这是一种“压力”.任何人都想有一方展示自己的舞台,儿童也不例外

7、.在“压力”的作用下,儿童对学具的使用会格外用心,于是,由使用不熟练到熟练,再到运用自如,最后出现创造性的“玩”.  “动”,也是儿童的天性.在课堂教学中不让学生动是不可能的.4不让他们动,就会束缚他们,就会扼杀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就难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人格.学具的使用,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动”.在本模式的第二和第四环节,学生都在积极地动手,同桌之间相互商量,使“动”的质量迅速得到提高.其实,“动”,按照心理学原理,学习中行为的投入,符合儿童的性格特点.  总之,人的学习可以通过各种感官进行,由眼、耳、鼻、舌、身而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学习.学具

8、的引入使学生发挥了多种器官的参与学习功能,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学习速度加快,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