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

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

ID:31513347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_第1页
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_第2页
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_第3页
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_第4页
资源描述:

《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  摘要: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培根也曾说过:“习惯真正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青少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中小学生守则,正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一条准绳。  关键词:习惯;钻研;探索;双边活动;求知欲;持之以恒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47-01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培根也曾说过:“习惯真正是一种顽强而巨

2、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青少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中小学生守则,正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一条准绳。  在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中,“好学多问肯钻研。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正是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详尽地提出了要求。虽然只有31个字,可是,真正做到这些习惯的养成,却并非易事。4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积久养成的行为方式,虽然需要时间的酝酿,但一旦养成一种习惯,它就会表现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科学研究证明,青

3、少年时期是习惯的重要形成时期,如果我们在中小学时期,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他将受益终生。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善于钻研,乐于探索的习惯呢?  首先,要激发学生善于钻研,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改变以往灌输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是教育者,是“先受教育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揭示了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普遍规律,即学生所闻的“道”,所授的“业”和所解的“惑”,是通过教师来解决的。教师受过专门训练,精通所教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他是整个教学过

4、程的组织者、启发者和指导者。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都有赖于教师的引导。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教学的客体或对象,他们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固然重要,但对学生来说毕竟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施加的思想影响,都要经过学生个人的观察、思考、领悟、练习和自觉运用,自我修养,才能转化成为他们自身的本领与品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影响着学生的求知欲、自信心,决定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发展水平。学生的学是教学中不可忽视

5、的因素。没有学生的主观努力,教师教得无论怎样好,学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最终也达不到教学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是相互促进的。从教学目的、方向、内容、方法等方面看,教师永远起主导作用;但从学生的认识活动看,他们是否具有自觉的学习愿望和积极的学习行动,则是一个决定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和学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只有真正做到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学生才能在学习中掌4握方法,授学生以“渔”,他们才会乐于学习,乐于钻研探索,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其次,要激发学生

6、善于钻研,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要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孩子一般从孩童时期,就充满了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求知欲。可是,这种欲望是如何在生活中一点一滴被抹杀的呢?这就要问问我们现存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启蒙的老师,他们是孩子们的第一个老师。好的家庭教育会给孩子最初的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我们教师更要多培养孩子问一问:“为什么?”在课堂上,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学问。不要在孩子因为求知而打断你的课堂的时候气恼,也不要厌烦于追着你问为什么的孩子,最大程度激发他们求知的天性吧。也许他们的一生就因为你的“纵容”而璀璨。  还有

7、,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而在于持之以恒。凡事贵在坚持。我们成人对此也许深有感触。很多时候,只要再坚持一下,也许就成功了。但是我们往往是在即将成功的时候放弃的。而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孩子。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在生活中时时刻刻督促他们习惯的养成。我们身为教师,既要做一个“粗心的人”4,适当时候要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我们更应该做一个细心的人,要时刻关注学生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不仅注意他们学习上的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他们思想的波动。初中是孩子发展成长的重要时期。孩子处于青春期,思想由孩童的

8、无知到初步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的行为也会因为思想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必须心思细腻,在学习和生活中时刻关注他们,用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用爱来感化他们,我们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让他们敞开心扉,接纳我们,在我们面前展现真实的他们,这也更有利于我们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还有,我们经常说,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老师。老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