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情境,提高教学实效

创设有效情境,提高教学实效

ID:31515080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创设有效情境,提高教学实效_第1页
创设有效情境,提高教学实效_第2页
创设有效情境,提高教学实效_第3页
创设有效情境,提高教学实效_第4页
资源描述:

《创设有效情境,提高教学实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创设有效情境,提高教学实效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设计导课时,我深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选用的是都灵冬奥会上张丹、张昊的比赛视频资料。他们的身影曾经震动了都灵,冬奥会的官方网站称他们为“超越冠军的英雄”。我本以为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能够达到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可是学生并没有出现我所期待的热血沸腾的场面,原因是学生看不懂花样滑冰,甚至有的学生问张丹、张昊是

2、谁。看来导课环节的设计还是出了一些问题。按照教材的编排,接下来需要让学生了解“挫折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4。课前我要求学生搜集有关面对挫折的材料在课上展示,通过列举强者战胜挫折的事迹,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深刻地认识只有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挫折才能取得成功。在实际教学中展示了很多事例,但学生在情感上并没有达到我想要的结果。在教学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时,教材有关应对挫折的方法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这是本课重点,我利用了教材提供的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导出结论。1.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我国植物病毒学家彭加木,与病魔苦斗最后以身殉职的故事。设计

3、问题:彭加木在进行科学研究中遇到了什么挫折?他为什么能够战胜挫折?从他身上我们得到什么启示?2.正确认识挫折,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自身实际设计问题:你有过挫折感吗?这些挫折感因何而来?怎样去克服它?有的同学说没有挫折感,有的学生抓耳挠腮想了半天,还是没有答案。3.应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我利用教材中一位医生的小故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4.会自我疏导。教材提供的三个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组材料很有说服力,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作为本课的重点,在教学上应该是本课的高潮部分,可是高潮却落入了低谷,这一教学环节就在我平铺直叙

4、的引导下解决了。  反思这节课,出现了很多问题,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觉得主要有以下问题:1.在导课设计上虽然采用的是真实典型的情境,但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都灵冬奥会离现在时间比较久,学生年龄尚小,对花样滑冰知之甚少,对选手了解甚微,不能吸引学生,不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2.情境设计目的性不强。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是为一定教学目标服务的。为什么要创设这样的情境以及创设情境后应该达到什么教学目标,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3.情境设计过分依赖教材,忽视对教材的有机整合,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内心的触动。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我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  导

5、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话题入手,这次依然是引用一位体育明星的事例,人物却发生了变化。视频播放网球明星李娜比赛片段:李娜创造了中国女子网球运动事业的多项第一,成为中国女子网球界的领军人物。感人的场景深深吸引了学生,再适时地引入课题。  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搜集信息小组的划分,并且要求小组长对本组的信息提前处理和筛选4,选出本组最有代表性的事例进行展示。课上,设计活动一“说说你眼中的强者”。由于课前学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小组活动有序进行,并且针对本小组的强者事例说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产生了情感共鸣,初步体会到挫折可以增长才干和智慧,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挫折才能取得

6、成功。同时我对李娜的人物材料进行比较全面的收集和有效的整理,利用一个典型材料解决“战胜挫折的方法”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材料如下:李娜6岁开始练习网球,一次次刷新着自己的职业纪录,她被评为“2014年CCTV体坛风云人物年度”最佳女运动员。2008年奥运会之后,中国女网做出一个重大变革,李娜决定大胆迈出第一步,成为名正言顺走上中国网球职业化道路的先行者。但在比赛落后的情况下李娜总是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力求尽快回复最佳状态。在李娜的运动生涯中,失败、受伤、手术常常与她相伴,然而当在赛场上出现她的身影的时候,我们总会看到她自信的微笑、坚毅的眼神。跌倒,爬起

7、;再跌倒,再爬起……这就是李娜的“style”。设计活动二“应对挫折有方法”。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对本组的观点进行整理,展示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给予引导,共同归纳战胜挫折的四种方法。设计活动三“来自微信朋友圈的消息”,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通过学生自己介绍战胜挫折的经验,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  经过两次不同的实践,我感慨颇多,同样利用情境教学,教学效果明显不同,作为教师只有准确地把握、理解课程标准,理解教材内容,才能正确地选择创设情境。创设的情境要有探究性,重视对教材的整合,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

8、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在情境中去体验、去感悟,才能真正提高教学实效。4  参考文献:  [1]阮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