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自然,悦纳自我

顺应自然,悦纳自我

ID:31517889

大小:11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12

顺应自然,悦纳自我_第1页
顺应自然,悦纳自我_第2页
顺应自然,悦纳自我_第3页
顺应自然,悦纳自我_第4页
顺应自然,悦纳自我_第5页
资源描述:

《顺应自然,悦纳自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顺应自然,悦纳自我  广州“一模”后,有个成绩不错的同学加加(化名)变化很大。原来她衣着整洁,朝气蓬勃,很有活力,但几天的时间,变得头发散乱,衣衫不整,精神萎靡。我注意到这个变化,有些困惑,但因为我不做这个班的班主任,不好直接入手,想通过其他同学了解一下原因。此时她送给我一封信,内容如下:  老师:  思来想去,我还是决定给你写这封信。  我知道你一定觉得我在无病呻吟,或者“神经病”,但我想,从历经万千、博古通今、深明大义的你身上得到一点帮助。  从高三下学期开始,我越发觉得我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也许您觉得我是一个毫无压力、可以无所顾虑的人,但是我会被很多也许您认为根本不值一提的事

2、困扰。比如我妈妈很忙,而我认为我不能以一己之私要求她常来看我,因为她还要兼顾工作与家庭;比如我爸爸几乎不在东莞,我与他见面的频率几近45天1次;比如我最小的妹妹成绩不好,未来可能走向上技校的路;比如我发现周围大多数人甚至舍友都少了些责任感和为他人着想的思考,只有触及自身利益时他们才会嗷嗷乱叫;而且,作为一个“异类”,我不喜欢八卦同年级其他人的生活,也讨厌那些对看不惯的人就各种讽刺挖苦的人,感觉所有的好人从他们口里出来就变成了坏人。9  再比如说,有时会感觉人本身就是孤独的个体。我庆幸我在与高考搏斗的路上仍未放弃生的希望,我仍想拼尽一切,去达到我想去的远方,但我害怕,害怕路的尽头只是

3、悲凉,因为我容易分心,受外界影响,所以我的结局多是事倍功半。我最怕的是难以满足父母的期望,难以在他们对我的无限付出后不能成为他们的骄傲。我也常常逼自己变得“无情”“洒脱”,因为没有人会成为一个人的永远依靠,而在这个优胜劣汰的时代里,我必须争取多数人的观点。  我妈妈总嫌弃我不爱争,说我又懒又慢,虽然这是部分事实。因为我妈妈要强,但我有点怪,我有时宁愿沉默退让,也不愿争吵,好像很没原则吧?但为什么老子要说什么“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曾经我还天真地以为我是多聪明,现在才发现,我也只是普罗大众中的一个市井小民,所以,我要不断努力,去达到目标,但我总怕自己失去热情,失去活力,失去目标。我常

4、被我妈带入她的工作环境,我明白你说的一个月工资两千元,吃泡面都舍不得的心酸,所以我希望追逐一个更高的平台。  我也不想久久徘徊在这些你会认为无所谓的迷宫中,我不希望想这么多事;我不想当一个复杂的大人,或刻薄的小孩,我只想作一个简单的追梦人。  老师,只要你愿意回复,不论是骂我也好,笑我也好,都希望听听您的意见。  当然,如果您觉得这些小事入不了您的法眼,那您当我没写这封信吧。不管怎样,谢谢您听我的牢骚。  加加  x月x日9  信中反映了她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几个矛盾。(1)她与家庭成员的矛盾。她是个懂事的孩子,但家庭的琐事让她分心;她希望得到家庭的更多的温暖与支持,但现实条件又

5、不允许。(2)她与同学的矛盾。因为她从小受妈妈保护得很好,所以比较单纯,面对复杂的环境,她不适应,既不能改变环境,也不能真正有效地改变自己。(3)她与自己的矛盾。她有较高的追求,但由于受客观世界的影响,分心较多,效率不高,成绩不理想。这样,目标与现实的距离让她压力倍增。(4)她与人生信仰之间的矛盾。她想活得简单,但面对的现实又太复杂,所以在生活中会无所适从。  上述矛盾一直存在,但她平时都可以有效调控,为何突然冲破承受的界限,转变为一种心理问题呢?我想诱因可能是广州“一模”成绩不理想而引起的内心焦虑。  要解决她的心理问题,首先要疏导她的成绩情结,这是治标。我找了一个自习时间与她谈

6、话,就广州“一模”成绩达成共识,这次“一模”收获大于教训,同时教训也是一笔财富,发现两个薄弱学科和两个优势学科,下一步就扬长补短做好平衡,制订目标与规划,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学习贵在科学规划,善于反思总结,不断调整。多从技术上总结,不要掺杂太多的个人情感。心如止水,才能让自己冷静清醒,做出最佳判断。9  其次,要解决四个矛盾,这样才能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打电话给她的妈妈,告诉她孩子的这些心理问题。原来她妈妈也比较焦虑,说孩子在给我写信之前就几天睡不着觉,心事重重,无法解脱,看了两次心理医生,但都没有解决问题。我告诉她,孩子其实是感觉到孤单,她希望有父母依靠,但又不好意思说

7、。我希望家长高考前最后一段时间多与孩子见面,让她有情感倾诉的对象,让她有心理依靠。  第三,心理问题的解决不能只靠讲道理。很多时候,孩子想得多,关于心理问题方面的道理她懂得很多,但就是不能说服自己。这时不要用过多的大道理让她烦躁,要想办法让她投入到行动中来。我跟她讲了苏格拉底帮助年轻人找快乐的故事。由此可见,要让年轻人有一个“造船”的短期目标,要让他们在“造船”的活动中体验成就,改变精神状态。  第四,如何让她不再焦虑?在帮她解决了客观环境方面的一些具体问题后,重点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